香港教育 | 香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男校、女校?

很多家长办理香港身份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规划,但在接触香港学校后,往往会对香港的男校、女校有一些疑惑。香港中小学和内地中小学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香港有很多的“单性别学校”,小学有29间;中学有75间。其中不乏历史悠久的传统名校,如“喇沙”、“真光”、“拔萃男”、“拔萃女”等。那么,在提倡多元化教育的今天,香港的这些“男校”、“女校”为什么屹立不倒,成绩斐然,且如此受家长们青睐呢?其实,单性别教育在二十世纪中叶前是主流,大部分中学、大学都是男校或女校。众多文化(如宗教原因)都主张单性别教育,在世上众多地方得到实行。19世纪前,单性别教育十分常见;19世纪后,随着教育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男女校得到建立。到20世纪末,男女校已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但在英国、爱尔兰等国家,直到1960年代,很多地区的学校依然保持着单性别教育的传统。

而香港的男校、女校很多就是受到英式教育的影响,多数为教会背景。如协恩中学、圣保罗书院的办学团体为圣公会;喇沙书院的办学团体为喇沙修士会。
单性别教育一直以来都有争议。有人支持单性别教育,认为男、女学习方法有差异,脑部发展模式也不同,所以应该因性别施教;反对者认为,并非所有女生以一种方法学习,所有男生以另一种方法学习,性别隔离会影响学生毕业后与社会上异性的沟通能力。
那么“男校”、“女校”有哪些利弊呢?为孩子择校的时候是选择“单性别学校”还是“男女校”呢?

男校/女校有哪些优势?
香港中小学的名校中,有不少都是单性别学校。比如拔萃女书院,就是香港基础教育界声名显著的优质学府,以通识教育和全人塑造闻名于世,在香港中学排名中长期位列前三甲。
除了盛产状元,女拔也重视运动及音乐,让学生全面发展,总共设有67个兴趣小组供学生选择,学生在学术、音乐、体育教育方面均有卓越成就,学界水运会及球赛常胜,甚至称霸二十多年!

大比例的女拔毕业生毕业后透过A-LEVEL考试直接进入牛津、剑桥、伦敦政经深造!几乎所有毕业生都能在会考中以高分考取香港本地名校,升学率接近100%!
其实,香港的男校/女校中之所以名校遍布,主要因为这些学校大都为教会办学,历史悠久,拥有雄厚的师资和教育资源,同时注重文化的熏陶。

在一个大型的纵向研究中,调查超过17000人,问题是接受单性别教育的学生与外界社会是否有差距。有研究者发现,16岁女学生中,入读女校的表现更佳,而男学生也有相似情况。入读女校的女学生在数学、科学学科上更自信,而入读男校的男学生则在英文学科上更自信。
另外,在中学时期,学生进入了生理、心理发育的黄金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开始注重身边异性的眼光。在单性别学校,大家反而能够比较真实地展露自己,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潜能,也更能专注于学业。
男校/女校完全接触不到异性?有家长担心,“男校”、“女校”接触不到异性,性别隔离会影响学生毕业后与社会上异性的沟通能力。其实,这个倒不必太担心,香港的学校之间经常会组织各类活动,如交流、联谊、体育比赛等,男校、女校的学生可以藉由活动和异性交往。比如真光女校,就常常鼓励学生通过交流,提升自己。如与皇仁学生一起进行口试训练;另外有本地交换生计划,邀请男拔学生到真光上课。
男校/女校有弊端吗?单性别学校虽然有种种优势,但也会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性别单一,男校、女校对比男女校来说,相对保守、传统,不够多元,而且由于受到英式传统教育影响,男校/女校着重“绅士”、“淑女”的培养,不免会限制学生自身的性格发展。拿女校来说,香港著名女校要数“真光四校”。其中香港真光中学多年来公开试成绩优秀,校风良好,曾培育高考五优状元,名人校友辈出,包括李碧华、张小娴等才女作家。
蓝色旗袍和麻花辫,是大多数人对真光的印象。时至今日,真光四校均将旗袍视为传统象征。学校以旗袍作为校服,也是为了令学生自觉仪表的重要,有训练学生保持“端庄”的作用。而在重要的典礼场合,学校亦会要求学生扎起辫子,以示隆重。
有些家长思想较为开放,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能够自由生长、彰显个性,而“男校”、“女校”严格的规训,尤其是对“性别气质”的教育和要求,会让他们望而却步。这也是男校、女校的略保守之处。其实,对于哪种学校模式更有优势,各人的看法不一。至于是否要为孩子选择“男校”、“女校”,家长不仅要对学校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要结合孩子的性格特质来看到底适不适合。不应该在不了解学校的前提下,盲目地凭借刻板印象来下判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香港教育 | 香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男校、女校?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