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中的审美张力——《复活(节选)》细读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复活》,在19世纪沙俄的历史背景下讲述了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与家中女仆玛丝洛娃之间的纠葛,抨击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与伪善。小说中,无论是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还是人物内部的心理结构,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使小说呈现出极强的审美张力。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编选了《复活》第一部第四十三章中聂赫留朵夫去监狱中与玛丝洛娃见面的内容。笔者以此为例,剖析这部小说中错位描写带来的审美张力。

情感错位
双重身份的挣扎与冲突
文本所描写的狱中见面,是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分别后的第一次正式会面。此时的聂赫留朵夫深知玛丝洛娃堕落的源头是自己,她的苦难由自己造成,因此感到羞耻;但作为一名公爵,他长期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虽然曾将所继承的土地分给农民,但还不能完全和自己的贵族身份割裂,因此他很担心自己的失态被旁人察觉。
作者用非常细致的描写呈现出聂赫留朵夫矛盾的心理状态:他想到自己在认罪,“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说出请求对方饶恕的话后,他“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作者还特别描写了聂赫留朵夫在对玛丝洛娃称呼上的纠结,一开始,他选择用“您”,但后来“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同为第二人称,“您”是尊称,表明对话双方有礼而疏离的社会关系;由“您”到“你”,进而称呼玛丝洛娃的名“卡秋莎”,说明双方存在一种更为亲近的私人关系。但感受到玛丝洛娃的拒绝,副典狱长回来后,聂赫留朵夫又用回了“您”。称呼的一再转变,实则是人物矛盾而真实的情感的不自觉流露。
再看玛丝洛娃的回应。刚认出聂赫留朵夫时,她激动得涨红了脸,不敢看对方;听到对方请求饶恕的话语,她感到惊讶,又因想起过去的事而气愤和痛苦。“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她问他要钱,又鄙夷不屑地说“您的话真怪”。这些看似别扭的神情与言行,体现了玛丝洛娃经历十几年苦难折磨后的矛盾心境。她将身为妓女的自己视为卑贱的人,但仍保有自尊的人格;她对聂赫留朵夫的赎罪请求报以鄙夷和不屑,实则是她因害怕再次受骗、堕入命运泥淖而做出的本能性回避与自保。
曾经迷人的青年而今是高高在上的老爷,曾经单纯热情的少女如今沦为妓女和囚犯。二人表现出的一热一冷背后,是其复杂身份和人生经历之间的错位冲突。这种冲突既让人物存在紧密的情感联系,又拉开其距离,带来审美张力。
氛围错位
个体与群体的对比
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初见,还不确定对方是否认出自己时,内心十分忐忑,说话声音低且吞吞吐吐:“我想见见……”“我想见见您……我……”话还未说完,就数次被监狱里的其他人打断,且作者用“叫、嚷、喝、大声说”等词语描述其他人说话的方式,全是唯恐对方听不见般的吼叫。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将内心纠结的聂赫留朵夫置于一个众声喧哗的场景中,是多么不协调。但正因如此,人物的局促与不安才得以放大,内心深处最幽微难写的情状得以呈现,留待读者品味与想象。

文中,副典狱长注意到打扮尊贵、情绪激动的聂赫留朵夫,并进行了询问。为了维护自己的体面,聂赫留朵夫回答“隔着铁栅栏没法说话,什么也听不见”。副典狱长仅“沉思了一下”,就让女看守将玛丝洛娃带到牢房外边,解决了问题。这一章,作者对于次要人物着墨很少,但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沙皇统治下的社会图景。《复活》前面的章节里,对于监狱的“铁栅栏”有专门的描写:聂赫留朵夫一进监狱,便听到一片喧闹之声,这是监狱为了避免私相授受,将探监的人和犯人用两张铁丝网隔开两米多宽,人们必须拼命叫嚷才能让对方听见。此外,来探监的人大多衣着寒酸甚至破破烂烂。可以想象,一片吵闹中的安静交谈、一团灰暗中的华丽之色,让聂赫留朵夫和狱中众人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呈现出一种氛围的错位。读者通过“铁栅栏”看到的,不仅是聂赫留朵夫的特权和玛丝洛娃的苦难,更是贫富差异的撕扯以及整个社会的不公与黑暗。
心灵辩证
矛盾的自我解决
聂赫留朵夫去监狱之前,本以为玛丝洛娃知道他的悔恨和决定后,一定会高兴且感动,但事与愿违,眼前的女人让他“惊奇又恐惧”。在文艺心理学中,这是人物“情感逆行”的体现,即作家让情节发展和读者的情感作对,让与人物共情的读者同样受到打击,感到诧异和痛苦。这是错位所带来的第一层张力。面对出乎意料的局面,聂赫留朵夫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已经无可救药了”。心里的魔鬼再次诱惑他,动摇他赎罪的决心。
在矛盾情绪的拉锯之下,我们看到人物内心产生一种新的变化——“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经典小说中,人物面临重大抉择时,心中往往会涌现诸多不同的情绪,其情感越是丰富,矛盾与冲突就越明显,人物对于内心矛盾的解决就越可贵,作品的感染力就越强烈,这是错位所带来的第二层张力。

文学是人学。托尔斯泰十分擅长描写这种矛盾的人物心理,展现复杂的人性。他曾说:“每一个人都具有各种人性的胚胎,有时表现这一种人性,有时表现那一种人性。他常常变得面目全非,但其实还是他本人。”他独特的写作方法,被称为“心灵辩证法”。通过《复活(节选)》中的“错位”,我们能够感知聂赫留朵夫心灵的复杂与矛盾,被文本的审美张力深深吸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错位”中的审美张力——《复活(节选)》细读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