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怨自艾的“艾”不读“​ài”,那怎么读?“艾”字是什么意思?

通常,“艾”在日常用语中多读作“ài”,如艾草、艾灸等。但在“自怨自艾”这个成语中,“艾”的读音却是“yì”,这是一个特殊的用法,源于古汉语中的读音和用法保留。

自怨自艾这个成语原本的意思是悔恨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改正,其中“艾”字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治理、改正或惩戒(自身的过失)。这个成语出自《孟子·万章上》中的“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描述的是太甲在放逐期间悔过自新的故事。

艾这个字,它是一个结合了形声与会意的汉字,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金文。在艾的字形中,艸(艹)作为形旁,用以表达与草本植物相关的意义。从艾的古文字形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上方描绘的是草的形象,而由艹字头构成的汉字,如“草、花、芒、芹、苇、荷、茶、芦、藤”等,都与草本植物有着密切的关联。这表明艾最初指的是艾蒿这种草本植物。另一方面,艾字中的㐅(yì)部分,则起到了表声的作用,并暗示了割草的动作。

艾的基本含义是艾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引申出了其他含义,如形容美好的女子、年老的人,以及惩治等。

在读音上,艾字有两个发音:ài和yì。

当读作ài时,它通常表示艾草、年老或美好的意思。

而当读作yì时,它则表示惩治或改正的意思。

在成语中,艾的这两个读音也有各自的应用。

例如,当艾读作ài时

成语“兰艾同焚”中的艾指的是艾草,意指好的和坏的事物一同毁灭;

“梨眉艾发”中的艾则表示年老,形容人年纪已高,眉发皆白。

另一方面,当艾读作yì时

成语“痛自创艾”中的艾表示改正,意指彻底地改正自己的过错;

而自怨自艾”中的艾则表示治理或改正,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并自我改正,后来也指自我悔恨。

艾字在古文献的中的应用

在《诗经》中写道“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之句,文中的“艾”(ài)特指一种草本植物——艾蒿,诗人借采艾之事,抒发了一日不见,思念之情如隔三秋的深切感受。

而在《礼记》的记载中,“五十曰艾,服官政”,这里的“艾”则成为了一个年龄阶段的代称,古代人将五十岁称为艾年,意味着到了这个年龄,个人已经成熟稳重,具备了处理政务、服务社会的能力。虽然现代社会看来,五十岁才开始从政似乎有些晚,但在古代,这却是人生智慧与经验积累的黄金时期。

此外,在《汉书》的叙述中,“海内艾安,府库充实”一句,这里的“艾”(yì)则通假为“乂”,意为治理、安定。它描绘了一个国家治理得当、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充盈的繁荣景象。这里的“艾”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洞察,也寄托了对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自怨自艾的“艾”不读“​ài”,那怎么读?“艾”字是什么意思?

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