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升学时如何最大程度的避免第一学历歧视?从高考志愿填报时就做好规划!(上)

近几年,受到国内就业环境的影响,无论大小企业,在大学本科研究生的校招中都诞生了很多奇葩的要求,例如第一学历歧视,不招“疫情班”等等要求。今天我主要来讲讲关于毕业生的第一学历歧视问题,并给出我的其中一条解决方法,方法很实用,在我陪跑的历届学生中都反映很有效,希望能对大家产生帮助。
所谓第一学历歧视,指的是用人单位或者科研院所对应聘者学信网关于高等教育第一栏的院校和专业产生的歧视。举个例子,假设你高考的时候没有考好,只考上了一个二本院校的偏冷门人文社科类专业,可是你上了大学之后痛定思痛,打算通过考研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于是经历了一年的奋斗你终于考上了一个985院校的就业强势专业读研,可是在研三校招的时候,你发现你应聘的企业一直在说你的本科学校不行,专业不对口。这其实就是第一学历歧视,他不看你未来的发展,就凭你的本科情况来否定你。
每年校招季,受到第一学历歧视的学生都有很多,不光是在双非一本,就算你在985高校里面也有可能遇到第一学历歧视,歧视的目标群体大多数是研究生或者通过专升本的学生。
其实这也不怪大家,经历过大学的朋友们都知道现在的大学本科教育注水有多么严重,就算是985院校的课程成绩也不能代表什么,企业评价学生的基本情况也不能参照学校考试的成绩,在对学生缺乏考核标准的前提下,在毕业生人数一年比一年高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不由自主的会卡第一学历。实际上不止企业会卡学生的第一学历,就算你去考研或者保研,你的导师也会看看你的本科院校和专业是否跟他的研究方向相对应,如果对应的程度高的话肯定是非常加分的。如果你是想着一路硕博以后进高校做大学老师的话,对于一些好一些层次高一些的大学,他们也会进行卡第一学历的操作,对于第一学历不行的学生来说,如果还是想做大学老师,那就只能去到更低层次的高校甚至大专院校做老师。
想要做到精准报考从而实现同分数段下最高质量的就业,那么就需要对高校进行深层次的拆解并进行一定的前瞻性预测,我的《高校深度拆解及报考建议》系列推送可以给你非常大的帮助,让你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一所高校。深度,宽度以及预测性都拉满了,并有该校大学生以及毕业校友参与制作,保质保量,是你高考志愿填报以及考研保研择校择专业的关键性参考资料!
卡第一学历的现象其实也是第一学历歧视的一种表现,虽然不会明着跟你说,但是这已经是企业和高层次院校招聘的隐性规则,属于是心照不宣的默契。可是各位朋友,第一学历真的可以一票否决掉一个人的价值吗?显然不是的,换句话说,企业和高层次院校最看重的是什么呢?找到了这个核心问题,我们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先来说高校和科研院所,高校招老师不仅是为了教学,更多的还是想让老师借助高校的平台来发文章做科研,你没听错,大学老师的主要工作其实是发文章和做科研,并不是你想象的教书育人。大学老师在获得硕士生导师或者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时候就可以招聘研究生来读研读博了,他们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导师干活发文章。高校想让你来做科研发文章,既然是科研就一定要有方向,对于一个做机械强悍的院校来说,招聘一个本硕博都是机械相关专业的人来做科研会比招中途转专业的人来做科研好很多,因为学科基础会更加扎实连贯。机械专业全国开设的院校那么多,如果这个人的本硕博院校都跟机械圈子有联系,那他的科研选题肯定差不了,因为是行业里认可的高校,所以他从本硕博这几个阶段都收到了行业的熏陶,对行业的动向会更加灵敏。
招聘行业里认可院校的主打专业毕业的硕博研究生来进入企业工作的操作其实已经屡见不鲜了,只不过很少人能够意识到而已。一个做金融的公司如果想要投资半导体或者新能源,他肯定会优先选择从事过这个行业的工科人才和硕博研究生来做意见,因为他们在本硕博阶段都受到过这个领域的熏陶,对每个方向的前景都有确定的认知。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项集合了院校,专业,行业三部分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你有相关行业背景并且清楚高等教育体系和研究生教育体系,还需要你真的懂行业和就业,这样你才能给学生规划出一个科学可行性高的报考方案,学生经过本科阶段的培养就能实现高质量就业,就算读研也是为了硕士毕业后更高质量的就业!
所以如果你的第一学历不理想,而不想就业被歧视第一学历,那么就要掌握这个技巧,如果考不上211和985,那么考入一些双非甚至二本的特色大学的王牌特色专业,一样可以实现你高质量对口就业的梦想。特色学校的特色专业,在学校所属特色领域校招就业的时候,极少歧视第一学历,如果离开学校的专属就业领域,或者在校招以外的方式就业,那么被歧视第一学历的机会是很大的。
这里就不得不搬出我们报考领域大家都知道的网红老师的一番言论,他在讲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时候呼吁大家不要对这个学校有误解,不要因为它最强的专业是农学类专业就认为他的就业不行,并且建议大家去报考这所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一样很好就业。这个观点我就非常不认同,可是底下的家长则一片欢呼,因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分数比较低,可是学校层次确是985院校,很多家长都认为报考了这所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就是保住了学校层次也保住了专业。这就是非常不理智的做法,你感兴趣的话就去看看这所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去向,不仅是计算机专业,其他工科专业都会逆向考研到更低层次的院校去读他们的特色专业。例如从西北农林跨考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大类专业读研。
所以在你分数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去选择圈子里认可院校的主打专业,这样你以后就业也会有更多机会,就算是读研也很难被第一学历歧视。之所以有这个现象是因为很多行业没有实行社招海选模式,仍然在系统内学校大量招聘,外部学校的机会很少,这是低分特色二本能高质量就业的秘诀,也是很多所谓一本和211就业质量和录取分数不成比例的原因,比如国家电网的招聘,每年录取人数前几位的学校很多是电力系统内部的学校而不是一些985大学。
因为你去到了圈子里认可院校去读他们的主打专业,你就会受到来自学校给你的加成效果,有了平台给你做支撑,你的胜算会大很多。我们再来举一个反面例子,为什么师范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持续了很多年?就是因为师范大学失去了行业就业保护,在以前的时候,师范大学师范专业毕业生,基本都可以对口就业而且有编制,后来教师岗位面向非师范生开放,只要你考了教师资格证都能报名,所以教师岗位从校招模式进入了海选模式,导致985大学的冷门专业抢了师范生的饭碗。就是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报考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类院校才有很高的性价比,因为你能切实享受到学校平台给你带来的效益。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
教师行业是这样,其实财会领域也是这样,CPA考试放开引入了很多理工科学生来进入这个行业。我本科读材料的,我们学院有七八个都在考CPA,人家都是两年过了CPA六门专业阶段的考试,学习能力一点都不比专门学财务会计的人文社科学生差,反而因为他们是男生和拥有相关学科背景而更加受到专业税务机构的喜爱,男生具有体力优势,能够帮助他们更加从容的应对出差和公司业务旺季。
说了那么多,聪明的家长和同学一定学会了举一反三!那么如何利用这个特点来进行志愿填报规划和大学四年规划呢?我们留在下期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就业升学时如何最大程度的避免第一学历歧视?从高考志愿填报时就做好规划!(上)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