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聪明的学生,懂得“借力”!

阿基米德曾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

只有找到杠杆的着力点,学会向外界借力,才能用更少的力气,去撬动整个世界。

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不仅和自己的努力有关,还和方法、技巧密不可分。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初高中学习争分夺秒,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高效学习,在努力的同时,一定要学会“借力”!

01

不少学生一到假期就管不住自己,总是忍不住玩手机、打游戏。
为什么短视频和游戏那么让一个人上瘾?
因为它们就是根据人们的行为成瘾机制开发的。
让我们大胆畅想一下,如果这个寒假,一个学生可以借助行为成瘾机制和理论,来让自己沉迷于学习,这是不是很值得期待呢?
在建议如何“借力”行为成瘾机制之前,我们先在看看,手机是如何让我们成瘾的。
我们大多数人的手机里都装了各种app。当我们打开这些app时,有趣的视频内容、我们感兴趣的内容会不断推送,不知不觉间我们就被它们牢牢地捕获并沉溺其中。
而时间,就在莫名奇妙中大量流失。
我们会沉迷各种手机app,全因为我们大脑中的多巴胺反馈机制。
刷视频不是我们打发时间的无意识行为,而是我们大脑中的多巴胺回路驱动我们不由自主地生成了模式化行为。
那些短视频,通过对大脑神经进行不间断的刺激,让我们享受到体内激素带来的愉悦感、满足感和兴奋感。
这个过程会导致我们沉迷短视频。
而如果学习过程也能驱动大脑分泌多巴胺,为我们带来愉悦感和满足感的话,我们不就能心甘情愿地沉迷学习了吗?

02

为什么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像沉迷视频一样沉迷学习?
我们已经知道,行为成瘾是基于人体的多巴胺反馈回路。现在所有的app都在竭尽所能地促进用户行为成瘾,从而提高用户粘性和活跃度。
视频类app促进用户行为成瘾的深层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未知预期:刷视频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下一秒会刷到什么视频,这种未知会触发人类最本能的渴望、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你沉迷其中。
反馈周期缩短:短视频其实就是把反馈周期缩短,从而让我们很快获得满足感的反馈,进而忽视我们总共在这上面花费的时间长短,沉迷其中。
就像著名的“瓜子理论”,当人在嗑瓜子的时候,往往感觉不到时间飞逝。但是如果换成学习,就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
一颗瓜子,从你开始嗑到吃进嘴,只要几秒钟,吃到的瓜子仁就是你得到的反馈。
但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反馈的周期都会很长,因此时常感觉难熬,无法进入沉浸状态。
反馈强化:视频app为了让用户花费更多的时间,会竭尽全力对反馈机制进行强化,主要体现在视觉反馈、情感反馈和互动反馈的强化。
01 视觉反馈强化
刷视频接收到的视觉信号,往往伴随着特意设计的画面、音乐和文字,旨在加强视觉反馈,促进人体分泌更多的激素。
02 情感反馈强化
不同的视频会带来不同的情感反馈,视频类app推荐的视频,类型多样内容丰富,让人在短时间内产生不同的情感反馈,且大多以快乐情绪为主。
03 互动反馈强化
视频app的内容往往还会充满互动性,例如评论、点赞、转发等,让你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增加很多乐趣。而学习过程往往伴随孤独,比较难以坚持。
现在我们来说说学习。
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违背自我生理机制的行为。
学习过程不仅反馈周期较长,而且往往带来的是沉思、疑惑甚至焦虑等负面情绪,无法获得及时的、良好的情绪反馈,所以很难进入沉迷状态。
怎么办?

03

如何科学地让自己沉迷学习?
想要科学地对学习“上瘾”,就一定要学会“借力”!
▼ 让学习过程充满未知和趣味性
以做题为例,题目的未知性可以通过做题习惯来增强。
平时在做练习题之前,千万不要将整套试卷翻看研究后再动手做,而是将下一题永远置于未知的预期中,保持一定的未知性和神秘感。
此外,对于所做题目的整体难度也要有所把握,不要一味选择难度低或者偏高的试题,要多种难度结合训练,增加做题的趣味性。
▼ 将学习时间碎片化并及时反馈
视频app中,视频越长用户的兴趣就越小。
学习也是一样,反馈周期不能过长,否则会难以保持有效的反馈回路。
当然周期也不能太多,要不然太过细碎的思维会摧毁知识的连续性,不利于整体学习。
▼ 尝试不同学科交叉学习
学习时不要一直持续学习同一个科目的知识,可以每两个番茄周期,更换一次题目和知识的类型,比如一小时英语一小时数学交替轮换。
另外,做题时对已经熟悉的题目要及时归纳整理,然后挑战新的题型。
如果长期陷在同一种题型中,你已经了解了题目的规律和类型,缺乏新鲜感,做题的效率也会很低。
▼ 刷题时题目设置从易到难
当我们在学习做题的过程中,每回答正确一个问题就能获得一个反馈,连续回答正确则可以促进多巴胺分泌,因此我们可以讲题目顺序设置为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每做完五道题,可以翻看答案,让多巴胺回路一直保持激活状态,从而更好地沉迷于学习。
▼ 复习时画思维导图增强记忆反馈
同学们在听课时都会将重要的知识用笔圈出来或记下,这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反馈强化,利用做笔记的行为,强化知识的记忆反馈。
除了简单的圈记外,也可以通过画图等更加形象的方式进行记忆标记,比如整理成思维导图,这样不仅能够重构知识脉络,还能获得视觉反馈,这种视觉反馈可以帮助大脑更快回忆并定位你的知识。
▼ 适度娱乐、休息,增强快感反馈
想要对学习沉迷,就要增强多巴胺回路的快感反馈。
你可以选择每学习两个番茄周期也就是一个小时,就休息十几分钟,这个时间你可以吃点零食、看看手机,做一些自己很喜欢的事情,获得快感反馈,从而更期待下次学习。
多巴胺有时会成为我们沉迷手机和娱乐的帮凶。
但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多巴胺,正确“借力”多巴胺,形成了科学的学习模式,那么多巴胺就会成为我们的学习助手,助力我们长时间沉迷学习,攀越一座又一座高峰。
善学、乐学、爱学,聪明的学生,都懂得“借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聪明的学生,懂得“借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