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孩子们开始陆续考试,准备放寒假了。
说起考试,分数的高低总能牵动父母敏感的神经。
今天分享一篇之前的文章,又加入了一些新的思考,分享给大家。
关于分数,你怎么看,文末留言一起说说吧。
趁着周末,再好好过一遍,放假了,就可以好好玩一下了。
我觉得这种时候,真不能再给孩子一些关于考试和分数的暗示了。
他说老师是批评自己,我说这是老师觉得你能行,希望你认真。
那天他拿着满分的数学模拟试卷回来,非常高兴地跟我说,“爸爸,我检查了三遍!比你说的还多一遍。”
因为粗心的缘故,他经常会漏下题目没做,所以我说你有时间就检查一两遍,这样能不漏。
其实,小学的学习,我们更重视的是他的学习习惯,没有太强调高分。
只是他自己好像很在乎,甚至有时会自己悄悄在练习卷上给自己打分。
有时不是为了父母,而是自己喜欢多一点,多一点好啊。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认为:人生来就有“追求卓越,超越自卑”的心理需求。正是这个需求导致人从小孩子时期就不断地寻求在社会环境下被认可,如果这个需求不能被正确地引导,就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
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孩子的这种渴望高分,变得更好的愿望。
比如很多父母会跟孩子说,你考了多少分,就给你一个什么样的奖励。
与其在分数上刺激孩子,不如找找办法,查漏补缺,帮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提升成绩。
我觉得,考试前更应该放松点,学习非一日之功,而是靠长期的积累。
如果说在考试前三天逼着孩子赶,那是临时抱佛脚,没有多大的效果。
记得期中考前,他紧张一些,也许是经历过了,就没那么紧张了。
晚饭后,还是玩一会玩具,然后就捧着那本没看完的故事书看。
因为我们一直告诉他,学习的道路上,努力付出是必须的。
有时,看他坐在书桌前,外边寒风呼啸,心里还真有一点心疼。
这天气,如果在温暖的火炉这边烤烤火,看看书或者看看动画片,那是多么舒服啊。
但我知道,学习不经一番努力,不下功夫,肯定学不到东西。
在寒冬里,穿着保暖效果很差的鞋子和衣服,冻得哆哆嗦嗦,双手红肿。
跟关心考试相比,父母更应该把精力放在孩子平常的学业上。
爸妈盯着他的分数骂了很久,最后还是要他去复读一年。
其实弟弟根本不想读书,但是也不想做事,就应付着爸妈去了学校。
但基本没有读书,而爸妈也忙,没有去关注他平常的学习情况。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一无所知,那表扬的时候,会显得空洞。
批评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误解,孩子会觉得委屈生气,根本听不进。
哪怕是一年级,孩子哪几个声母会写反,哪几个字笔顺经常出错。
我们就每天晚上花时间来练习,用拼音卡片,做拼音小游戏。
如今反而记得很牢固,越难啃的东西被搞定后,收获反而越大吧。
因为觉得这样能更了解他的情况,能看到他的具体习惯。
好的习惯、强大的内心,坚韧的品格,都远比一时的分数高低重要。
当孩子有一天拿着试卷放在你面前,不管考的如何,一定要冷静。
特别是考得不好的时候,更要管住情绪,其实孩子比你还要紧张。
如果是劈头盖脸地责骂,否认孩子,只会让他们更厌恶学习。
也许会陷入自卑的境地,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变得自怨自艾。
我会告诉他“没事啊!如果在学习上努力了,一次的失误没关系,找找原因,下次再来,能克服困难,就很棒了,没问题的!爸爸妈妈相信你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爸爸,我这次没考好” 不同的回应会收获不一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