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亮:黑色的哲学——从校园到科研的深邃之旅

黑色,在时尚界代表着优雅与力量,在艺术界代表着深邃与沉思。而在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中心先进材料研究室负责人樊亮看来,黑色代表着一种哲学世界。因为黑色是宇宙的颜色,代表着未知与无限。致力于沥青研究的他,将这种哲学认知,融入到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樊亮是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矿材9805、硕士材料物理2002级校友,目前从事交通领域新材料及新技术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沥青路面材料、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固废资源化等,在推动路用新材料的发展、路面新技术的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从业以来,主持与参与科研项目3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中国公路学会科技奖10项、中国及山东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项目5项、中国质量进步奖1项、山东公路学会科技奖5项。授权专利24项,发表论文逾百篇;发布行标、地标、团标等11项。他也是山东省交通运输行业“樊亮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
在大学校园学会“破茧”

从1998年到2005年,樊亮在西南科技大学度过了他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求学时光。回忆起在科大校园的最大收获,樊亮说,是学会了自我突破。
回望21世纪初,信息网络尚未如今日般四通八达,初入校园的樊亮对此感受尤为深刻,每月一封家书是他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方式。
随着网络的普及,电脑游戏、QQ社交等成为了当时大学生的新宠。那时的樊亮却迷上了网站制作,自己创建了一个名为“寻穗谷”的小网站,用以抒发心绪,磨炼笔力,虽然后来因疏于管理而关停,却留下了青春最纯真的记忆。此外,他还自学了数据处理软件和信息检索技术,这些技能成为了他日后科研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我想,网络不光带来了信息,更是一种工具。如何用好网络工具,是学习和科研中要学会的一个重要技能。”樊亮如此评价道。如今,信息爆炸,科研工作者面临广阔天地和无尽挑战。唯有善用工具、慧眼识珠的探险者,方能乘风破浪,抵达成功彼岸。信息破茧,是对技术进步和智慧勇气的颂扬。
恩师教诲融入人生长河

硕士毕业后,樊亮进入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工作,并在此扎根。他一边完成博士研究生的学习,一边深耕沥青及路用新材料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开发,再到应用推广,也均取得了显著成就。樊亮深知,这些成就离不开大学时期老师们的启迪与帮助。
夏静波教授的话语“一切学习皆有其价值,并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晨钟暮鼓,让樊亮深刻理解了学习的真谛。在他看来,学习不应只局限于眼前的功利,而应是一种深远且持久的影响。通过时间的沉淀和个人不断的积累、消化、吸收乃至再创新,知识逐渐内化为潜在意识,在适当的时机展现出无穷的力量。
在西南科技大学的学习时光,让樊亮对恩师们充满怀念与感激。彭同江老师的矿物学与晶体学课程,成为他科研道路上的灵感源泉,让他始终从材料的“核心四要素”出发去审视和探索。宋绵新老师的珠宝玉石课程则让他意识到,科研之路同样充满人文色彩与价值观的碰撞。董发勤老师的硅酸盐物理化学和先进功能材料课程,为樊亮打开了材料科学前沿的大门。此外,郝志伦老师的大学语文课,不仅让他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激发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对于樊亮而言,大学教育给予他的影响远超出专业知识范畴。那是一种无形的烙印,涵盖了认识的提升、思想的成熟以及对人、事、物的全新看法。
樊亮对科研的兴趣也起源于大学阶段。他深情回忆了两次难忘的实习经历:一次是去江油市马角坝实习,看地质形貌、绘制剖面图,采集岩石矿物标本;另一次是走进德阳附近的耐火材料厂与玻纤厂,亲眼目睹了石头如何被巧妙转化为纤维与耐火材料。这些知识的洪流冲刷着他心灵的堤岸,让他领略到科研的无限可能。大四时,在彭同江老师的指导下,樊亮尝试了云母表面镀膜实验和人造金刚石粉末提白工作。虽然当时对科研了解尚浅,但他循着内心的热爱不断前行,正是在这样的探索与实践中,他逐渐成长为具有深厚科研底蕴与敏锐洞察力的学者。
在科学领域探索黑色的奥秘

“万物流变,一切都是新的。”步入职场后,樊亮将科研热情投入到交通领域的沥青检测试验中。面对未知与挑战,他并未气馁,而是从基础入手,自学专业知识,深入研究沥青的新型检测技术、路用性能及行为机制等,逐渐领略到黑色沥青的深邃与神秘。沥青的多样形态与应用,让他领悟到“君子不器”的科研哲学,“不器”象征着科研思维的自由与发散,鼓励人们打破常规,敢于创新;“器”则代表着技术形态的固化与归集,提醒人们要注重实践,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成果。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科研工作的不断前行。
樊亮是国内较早从事天然沥青的路用技术系统研发与实践的学者,主持与联合开发了新一代高劲度改性沥青制备技术、沥青基材料的多维度快速检测技术和新型设计方法、沥青路面早中期预防性养护技术等,并在固废资源化与农村公路低影响建造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相继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山东交通运输科技特等奖、山东省技术市场协会科技金桥奖优秀项目等多项荣誉。自担任硕士生导师以来,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技术人员20余名;个人被评为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山东交通大工匠、山东省优秀青年工作者、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国公路学会百优工程师、全国公路优秀科技工作者;他还当选为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2024年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只要有机会,樊亮就会回母校看看。他表示,当下的西南科技大学,仍是一片沃土,滋养着众多怀揣梦想的科研新苗。樊亮寄语学弟学妹:“勇敢做自己!”这里的“勇敢”,是在复杂世界中敢于突破陈规、树立新知的勇气;而“做”,则是别让犹豫阻碍前行,将念头转化为实践的火花。在人生旅途中,“自己”是不断探索与发现的真实自我。
(本文为第14届抢新闻大赛一等奖获奖作品,原文有删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樊亮:黑色的哲学——从校园到科研的深邃之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