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您好,与人交往可能是孩子三岁之后最大的成长需求,每个孩子都渴望自己能融入他人,能与同龄人打成一片,但出于个性特点、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习惯等原因的限制,确实在交往中会遇到障碍,甚至会遇到挫折。有的孩子在交往中会用不正确的方式与人交流、表达自己,进而导致他人的误会,拒绝与其交往。就如您所描述的情况,因为表达方式不正确导致了自己的挫败感,挫败感又引来孩子不舒服的负面感受,进而表现得脾气较差,控制不住自己,其实这是孩子在交往上遇到困境的表现,也是孩子需要帮助的求助信息。
您观察得很细致,觉得是孩子是因为表达不合宜导致的交往遇挫,找到原因,帮助就有了方向。一个幼儿阶段的孩子,本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有限,无论是词汇的积累还是表达的流畅度都是有限的,所以改善孩子的这一现象,首先要教会孩子正确的表达。有些孩子因为缺乏正确表达的训练,往往用本能和想当然去表达自己。幼儿在交往中错误的表达方式一般有如下几种:
1. 我说了你就得同意。比如有的孩子会说“我也想玩”,然后就想当然以为别人同意了,就参与进去,结果导致他人不舒服,拒绝他。
2. 推搡别人。这类孩子往往口头表达较弱,习惯了用动作表达自己,但他人会觉得受到伤害。
3. 命令别人。这类孩子的表达方式往往在说话语气和语调上比较强硬,让他人不舒服。
4. 比较强势。这类孩子往往习惯控制他人,强制别人按照自己的规则玩耍,让人很不舒服。
5. 被动。不断寻求成人的帮助,这类孩子在交往中往往默不作声,经常叫父母帮忙或者代替自己表达。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的交往表达出现了问题,那就需要仔细观察分析,及时给孩子帮助,比如在家里设置孩子的日常交往情景,训练孩子用正确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首先,可以借助绘本故事或者角色扮演的游戏,对孩子进行训练和教导,让孩子熟练掌握不同场景的交往表达,方便在现实中灵活运用。其次,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的语言丰富度较弱,所以父母也可以在日常通过和孩子聊天以及阅读来丰富孩子的语言词汇;再次,当孩子因为表达问题导致情感受挫后,父母不要一味的批评和指责,而是要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和他一起还原事件,一起分析,共同探讨正确的表达方式。
孩子成长中免不了遇到各样的沟沟坎坎,每一次遇到都是学习的机会,也是父母和孩子建立链接的机会,父母要善于把控更要及时提供帮助,相信每个孩子都会绽放异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孩子不善于表达,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