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初三学生建议:中考志愿改成先出成绩后填志愿!

近日,有自称是武汉初三学生的网友在城市留言板留言:“建议武汉市中考志愿改成先出成绩后填志愿”。
武汉市目前实行中考前填报志愿的方式,即考生在中考前根据预估分数填报志愿。
他首先分析了考前填志愿的弊端
1.平时学校考试成绩不是整个武汉市的统一考试,是各区的考试,所以平时的成绩根本不能作为中考成绩的依据 ;

2.今年元调学校连成绩都不公布,请问如何填中考志愿,岂不是成了碰运气和猜盲盒了?

3.对于各个高中每年的录取分数线和中考试卷的难易程度,每年都不同,每年都不是一个固定的!让学生如何报考自己目标高中,问题实在太多 ;

4.武汉市的中考学生不能跨区报考学校,以学籍和户籍作为报考门槛和限制也是个问题,比如东西湖区的学生无法填报武汉市一中,二中,三中,六中等, 要不填华师一,要不就是吴家山中学,对于超过吴家山中学分数线很多且平时刚好够华师一附中分数线的孩子根本就不敢填报,担心滑档的风险,代价实在太大了, 建议参考外国对于优秀人才不应该设任何门槛,能让其每个学生以自己的分数线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这个门槛会埋没不少优秀人才;

5.目前这个填报志愿的方式让很多孩子产生遗憾,心理压力大,不利于考生安心备考。

他认为考后填志愿具有多种优势: 
1.能够提高志愿填报的准确性: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成绩和排名,更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提高录取率。先填志愿会使很多在录取分数线附近徘徊的考生因追求稳、为降低风险而放弃报考心仪的学校。
2. 减轻考生和家长的压力:考后填报志愿可以避免考前填报的盲目性,减轻考生和家长担心掉档的心理负担。 
3.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有利于学生合理分流,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01
武汉中考为何实行考前填报志愿?
很多家长及学生好奇:武汉中考为何要在考前填报志愿?而不是像高考一样考后填报志愿?
又到了一年“中考志愿考前与考后填孰美”的时候,今天小颀为大家逐一介绍填报志愿的三种方式,并分析它们的利弊,给大家解惑。

首先中考不像高考一样,不属于全国统一考试,对填报志愿的时间也无统一安排。不同省、乃至同一个省不同城市填报志愿时间也不相同。

目前上海、广州、武汉、沈阳、长春、杭州、大连、青岛、深圳、佛山、肇庆、东莞、惠州、江门等14个城市采用考前填报志愿方式

北京、天津、哈尔滨、成都、南京、西安、济南、厦门、宁波、长沙、贵阳、合肥、乌鲁木齐等13个城市采用考后知分填报志愿方式

重庆、福州、南昌、昆明、珠海、中山等6个城市采用考后估分填报志愿方式

相比处于中间模糊状态的考后估分填报志愿方式,大部分的城市都选择了考前填志愿或考后知分填志愿这两种信息完全对称的方式。

武汉市教育局较早的时候还对武汉中考考前填志愿做了解释:

市教育局回复:
目前,上海、广州、深圳、大连、沈阳、长春、青岛等城市均采用考前填报的方式。
利:需要考生对自己初中三年的学习进行总结,综合分析评价自己的实力,其最大的优势是更能反映考生的整体学业水平,所填报志愿更符合考生的实际情况,且凭实力说话,对所有考生都是公平的。
弊:如果考生在中考中出现“超常发挥”或“失常发挥”两种情况,就会造成实际考试成绩与报考的志愿层次背离。尽管在现实中这样的考生在考生群体中所占比例不大,但确实存在,且对于个人而言是大事情。
考前填报志愿在考生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信息公开及科学性方面存在不足。考后知分填报就知情权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对考生是有利的。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成绩、全市的位次、录取学校批次资格线(所谓知分、知位、知线)填报相应的学校。减少了估分不准带来的填报志愿的盲目性,特别是那些成绩位于塔尖的考生将直接受益。
但就个人而言,一是信息仍不对称,虽然考生知道自己的分数,以及在全市的位次,但无法知道其他考生都报考了哪些学校,填报时只能大体依据学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来参考,有可能出现“大小年”现象。即考后知分填报志愿方式下,考生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和在考前或考后估分填报志愿方式下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是一样的。
二是落榜风险会更大。考前或考后估分时,考生参考的实际上是平时的学习成绩且填报时比较谨慎,当多数人比较谨慎的时候,落榜风险一般来说比较小;知分后填报时,由于明确知道自己的中考分数,在心理上自然把握比较大,因为不确定性降低了,就比较敢填了。当所有人都比较大胆时,自然会“扎堆”某所学校,这所学校报考人数会远远大于招生计划数,因此考生落榜风险反而增大了。
就学校而言,一是得到生源的机会不均等,好生源会集中涌向少数一流高中,容易造成“名校更好,弱校更弱”的现象,不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不利于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是即使是最好的高中也不能保证所有学生考上一流的大学,可能会影响部分优质生源的发展,同时使那些发展势头良好的省级示范和市级示范高中失去上升的空间,无法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多年来,我市中招工作中,对以上方式都进行过实践,各有优劣,各有利弊。结合我市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等实际,选择实行中考考前填报志愿方式,可以兼顾学生、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利益,切实促进各区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且全国部分直辖市、省会城市也采取此种办法,应该说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尽管武汉已经实行考前填志愿的模式挺多年了,还是有很多人感到困扰,认为这种方式不合理,更加倾向于考后知分填志愿,毕竟有分数参考,心里更加踏实。
事实上,各种填志愿的方式都并不完美,都有利有弊
02
三种填报志愿的方式
1、考后估分填报志愿

就是将中考填报志愿时间设在中考结束后、成绩公布之前,这种方式介于考前填和考后知分填之间,优势是可以避免影响考生考前复习,考生对自己中考成绩的判断相对考前更加准确,也避免了考后知分填方式过分强化“唯分数论”,是一种很值得参考的方式。

但是考虑到武汉目前的实际情况,如果只调整填报志愿的时间,不改变现行的配套录取办法,会出现如下问题:

一是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目前武汉市高中学校之间均衡发展和良性竞争的状态,学校层级固化和两极分化的趋向可能会加重,各层次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二是由于估分阶段处于信息模糊的状态,可能会加剧考生之间填志愿时的博弈,有条件获取自己和其他考生更多、更准确信息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将获得很大优势,考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能产生新的不公平(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差,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估分,以此匹配最合适的志愿,但这就对大多数考生是不公平,因为掌握信息的往往只有少部分人)。

三是估分对于考生和家长也是一个新的难题,考生估分和预估学校录取分数线都会存在误差,同样会产生因估分不准确导致填报志愿失误的情况,降低考生和家长的满意度。

2、考后知分填报志愿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兴趣来填报志愿。高分与低分考生都有明确的方向,报考志愿与实际录取悬殊不会很大,风险减小。

但容易出现热门学校爆满的现象,某些学校录取分数线较高,增大了落选率;或者是造成“断档”,由于某校上一年录取分数高,导致一些高分考生不敢报考。拉开了招生计划与实际填报人数之间的差距,导致征集志愿考生增多。

3、考前填报志愿

填志愿参考的是往年的录取数据,因为今年的试题难度还不知道,主要是根据考生的平时情况(元调、三调等)进行填报。提前填志愿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更有动力。在备考阶段,很多学生容易被繁重的学业压力所困扰,导致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无论如何,建议按照中考发挥正常、一般、失常三种情况拟定不同的方案,要有“保底”学校,考虑好“发挥失常”的方案。

写在最后:

综合来看,考前填报志愿能较好地解决各种矛盾,更为符合武汉市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合理分流和高中均衡发展。
各位即将迎接中考的家长和同学,一定要调节好心态,尽早做好志愿规划的准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武汉初三学生建议:中考志愿改成先出成绩后填志愿!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