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丨文学短评写作类试题备考策略例谈

作为高考语文试卷新出现的一种题型,文学短评写作类试题近年来得到了众多语文教育者的关注。余树财从复习备考阶段发现的问题出发,对相关试题进行深入分析,明确题型特点、探究解题路径,并从教考衔接的角度提出文学短评写作教学建议。请看——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的现代文阅读Ⅱ考查了与文学短评有关的知识点。其作为一种新题型,引发了语文教育研究者的关注。虽然2024年高考并未继续考查文学短评写作类试题,但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编排了“学写文学短评”的教学任务。从教考衔接的角度出发,这类题型在未来的高考中仍具有考查价值,需要加以重视。笔者在备考指导中发现,文学短评写作类试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他们面对题目时常常打不开思路,不知从何处入手作答。本文以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Ⅰ卷第9题为例,谈谈此类试题的备考策略。

明确题型特点

笔者仔细分析了2023年新课标Ⅰ卷第9题,并对比研究了其他省份的一些高考模拟试题,发现目前的文学短评写作类试题通常体现出以下三种特点:

一是给定情境。对于此类题目,命题者往往会给定情境,如“读书小组为此写短评”“《读者评刊》栏目征集文学短评”等,体现了“无情境不命题”的高考命题导向。

二是给出关键词。为了增加试题的开放性,给考生选择的空间,此类题目一般会给出一些关键词。比如2023年新课标Ⅰ卷第9题给出的关键词是“未来·回忆·成长”和“河流”,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第9题给出的关键词是“劳动·价值”和“土地”。

三是要求考生围绕关键词写出短评思路。无论是高考题还是模拟题,命题者都会在题干中明确提出“围绕关键词写出短评思路”“以×××为关键词写出短评思路”等要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高考所考查的文学短评写作类试题具有鲜明的情境化特点;另一方面,其重点放在文学短评的写作思路上,且给出关键词指引,也就是说,列出大致提纲即可,并未要求考生写太长的评论。这些做法其实大大降低了答题难度,体现出命题者的用心。

掌握解题路径

在了解高考相关试题特点的基础上,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方法,突破解题难点?笔者经过实践探索,构建了文学短评写作试题,特别是写出短评思路类题目的解答路径,具体包括“知文本、明角度、作阐释”三个步骤,下面具体阐释。

一是知文本,即读懂文本。这是梳理文学短评写作思路的前提,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准确概括文本内容,这为之后具体阐释“是什么”奠定基础;二是能理解文本主题,这为之后具体阐释“为什么”奠定基础。

二是明角度,即知道该从哪个角度写。文学短评的写作角度其实已经隐含在题目所给的关键词中。考生需要学会辨析关键词与文本的关系,搞清楚关键词指向文本的哪个要素,如内容、主题、意象、结构、手法等,这样才能把准评论方向,知道应从哪个角度来写。以2023年新课标Ⅰ卷第9题为例,甲组关键词中的“未来”与“回忆”指向阅读文本的内容,“成长”指向文本主题;乙组关键词“河流”指向文本意象。若考生选择甲组关键词,意味着要从文本内容和主题的角度来梳理文学短评的写作思路;若选择乙组关键词,那就要从意象选择的角度来评论。

三是作阐释,即依据评论角度,按照“是什么、为什么”的逻辑阐释关键词在文本中的具体所指。文学短评本质上是议论文的一种形式,而议论文的写作结构一般为阐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不过文学短评一般不需要探讨“怎么样”。如果有多个关键词,阐释“为什么”就是分析文本中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以2023年新课标Ⅰ卷第9题为例,甲组给出3个关键词,其中“未来”和“回忆”均指向文本内容,前者是父亲对儿子长大后一次旅行的想象,后者是父亲对过往人生经历的回顾;“成长”指向文本主题,指父亲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并期待儿子能够从中找到自我,指引自己成长。这3个词在文本中是什么关系?“未来”与“回忆”交叠在一起,它们共同指向“成长”主题。乙组关键词“河流”是文本中最重要的一个意象。因为从爬上江堤到独坐河滩,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河流究竟意味着什么?作者为什么选择河流作为意象?因为河流既是环境、风景,也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并承载着人的思索。对这道试题,笔者整理出如下答案示例:

1.甲组答案示例

本文表面上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一次旅行。其实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是什么,笔者注,下同)。未来与过去的交叠,指向关于成长的主题,即父亲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并期待儿子也能够在其中找到自我(为什么)。

2.乙组答案示例

文中有很多抒情意象,河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意象(是什么)。其重要性具体表现为,从爬上江堤到独坐河滩,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河流既是环境、风景,也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并承载着人的思索(为什么)。

需要说明的是,考生一定要正确理解并精准概括关键词所指向的文本内容或主题,否则阐释“是什么、为什么”时,容易答偏,影响得分。此外,紧扣关键词阐释“是什么”时,应着眼于词语在文本中的深层意义(象征义)及其作用;如果有多个关键词,要注意依据文本内容或主题阐释彼此之间的关系。

加强实践指导

以上给出了高考文学短评写作类试题的解答路径。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要加强重视,开展针对性训练。

一是梳理文学短评写作方面的知识清单。虽然命题者通常会给出一些关键词,提示评论角度,但如果考生缺乏基本的语文知识积累,在考场上会很难正确、迅速、全面地领会命题者的提示。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专题复习的形式帮助考生梳理文学短评写作的相关知识,列出清单,帮助考生完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巩固。文学短评的写作对象通常为文学性较强的散文或小说,在形象或意象上,需要关注人物、景物、环境等;在艺术手法方面,需要关注使用了何种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叙述视角等;在构思技巧方面,需要关注是否使用以小见大、抑扬、伏笔、悬念、突转、巧合等;在语言表达方面,需要关注用词特点、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等。

二是关联教材,强化解题训练。据笔者了解,目前能够找到的有训练价值的文学短评写作类习题并不多,建议教师把握教考衔接的趋势,立足通过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加强实践训练。教材中有13个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这些单元中的很多课文都可用来命制相关题目。比如,可以选择必修上册的《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两首古诗,让高三学生围绕关键词“进取·退隐”给出文学短评写作思路;还可以选择必修下册的《祝福》一课,命制如下题目:

某文学杂志的《读者评刊》栏目征集关于鲁迅作品《祝福》的文学短评,编辑部给出了三组关键词:甲组为“抗争·悲剧”,乙组为“生命·文化”,丙组为“看·被看”。请你任选一组关键词,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高中阶段开展文学短评写作相关训练,不仅是为备战高考打基础,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与鉴赏能力,落实核心素养培育。教师要科学分析高考试题特点,形成有效的备考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高考丨文学短评写作类试题备考策略例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