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本周,美国众议院对大约22项涉华法案进行密集投票,堪称度过了一个“中国周”,陷于反华的深渊而不能自拔。(中国日报网2024年9月13日)
(3)网络传销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公众要擦亮眼睛,切不要把陷阱当馅饼,陷入不劳而获的神话里不能自拔。(央视新闻客户端2023年9月6日)
(4)我与众人一道,沉醉在文昌戏剧情与声韵的魅力里,不能自拔,如痴如醉。(《人民日报》2024年9月18日)
(5)当人们沉浸于东西巷的戏剧巡游和歌声中不能自拔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在桂林市七星公园的华夏之光广场……将帐篷——这一当下旅行的流行元素作为演出场域,5个帐篷变成5间剧场。(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2022年12月14日)
“不能自拔”出自《宋书·刘义恭传》:“世祖前锋至新亭,劭挟义恭出战,恒录在左右,故不能自拔。”“不能自拔”在此表示身处险境,没有办法逃脱。后来,“不能自拔”形容人不能主动地从错误、痛苦、危险或罪恶中挣脱出来。如《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的解释是:“【不能自拔】拔:摆脱。自己无法挣脱。”虽然该词典没有说明要“摆脱”或“挣脱”的是什么东西,不过其倾向性仍很明确。什么是“摆脱”?《新编汉语辞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是这样解释的:“【摆脱】脱离;把牵制、束缚、困难、不良的情况等甩开:摆脱困境/摆脱痛苦/摆脱一穷二白的状况。”什么是“挣脱”?《新编汉语辞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是这样解释的:“【挣脱】用力使自己摆脱某种束缚:挣脱枷锁。”由此可见,无论是“摆脱”还是“挣脱”,都表示人要甩开自己贬斥、否定、轻蔑甚至憎恨的东西。
基于上文所述,“赌博”“深渊”“不劳而获”等都是我们贬斥、否定、轻蔑、憎恨以至于要甩开的东西,也就是我们要“摆脱”或“挣脱”的东西;有些人深陷其中,害人害己,因而被形容为“不能自拔”。至于“文昌戏剧情与声韵的魅力”“东西巷的戏剧巡游和歌声”等是我们欣赏、肯定、称赞的要拥有的东西,也就是我们不需要“摆脱”或“挣脱”的东西;我们沉浸或沉醉其中,悦己悦人,怎么是“不能自拔”?
总而言之,从出处和解释来看,“不能自拔”可以用于贬义,而不可以用于褒义。对于贬义语境,“沉迷……”或“陷入……”的后面再加上“不能自拔”,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对于褒义语境,“沉浸……”或“沉醉……”的后面再加上“不能自拔”,可以说是画蛇添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纠错|“不能自拔”不用于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