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投500万元,蚂蚁国际和南洋理工大学合作,研究隐私增强科技

用户数据对业者来说犹如资本资产,如何在善用资料和保护隐私之间取得平衡,是日益重大的问题。数码金融业者蚂蚁国际与南洋理工大学合作,未来五年展开500万元的隐私增强科技研究。

隐私增强科技(Privacy Enhancing Technologies,简称PETs)指可用于加强隐私的科技,保护用户姓名、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等个人资料。这些资料不仅让业者能够服务用户,累积足够数量后也能作为数据,推进不同方面的业务发展,比如分析同一地区用户的需求和喜好,再为不同用户推送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广告。

 

然而,随着监管机构和消费者对隐私的关注提高,业者须确保只收集业务所需的资料,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资料。他们因此可使用PETs,通过数据加密或匿名化等方式保护隐私。

 

配合7月15日至18日举行的个人资料保护周研讨会,蚂蚁国际和南洋理工大学7月16日签署总研究合作协定,展开为期五年的PETs研究。

 

蚂蚁国际在66个市场提供支付宝+(Alipay+)等平台,总部设在新加坡。

 

蚂蚁国际和南大旗下数码安全中心的研究,以实际商业案例为基础,进而开发或优化PETs。这有助于业者以维持用户隐私为前提,分享数据加以分析和运用。

 

蚂蚁国际再投1500万元

新加坡及海外培养相关人才

 

蚂蚁国际也宣布将投资额外1500万元,在本地和海外培养相关人才。

 

PETs是个新兴科技,目前虽还没有系统化的监管规定,但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早在2022年就推出沙盒,让业者在安全的环境下试行,包括蚂蚁国际、Grab、万事达卡(Mastercard)等业者都有参与,其中不少试行项目都关乎人工智能(AI)。

 

多名国际专家在研讨会上探讨课题时强调,人工智能是否真的聪明,取决于所学习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在生成式AI的催化下,PETs可助业者收集更多资料用以训练和测试AI模型,甚至“制造”出合理数据,以增加准确性。

 

然而,AI伦理和数据隐私专家新加坡法律学会学会执行长杨子健提醒,任何工具都是把双刃剑,即使用PETs也可能影响AI模型,业者须谨慎对待。

 

基于所述的不确定因素,国际智库信息政策领导中心负责人贝拉米(Bojana Bellany)在座谈会上说,业者须投入很多资源去了解和运用PETs,因此若没有硬性监管要求,或不愿使用PETs。

 

针对生成式AI的PETs沙盒仍在进行中,参与业者可获得当局资助,以展开相关测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五年投500万元,蚂蚁国际和南洋理工大学合作,研究隐私增强科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