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看这场竞争的基本设定。现时香港只有两间医学院,分别隶属于港大和中大,学额一直紧张,医生供不应求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于是,科大、理大、浸大三家高调递交建议书,摆出各自的“才艺展示”,抢占唯一一个名额。这就像医学界的《创造营》,而这三所大学,谁能当“医学C位”?来,逐个看看。
要说动作最快、宣传最猛的,非香港科技大学莫属。
培养未来医生
一句话总结:我们不只想培养医生,我们想培养“未来医生”。
讲真,在创新感和国际化这一块,科大确实拿捏得稳,毕竟它本来就是理工见长、科技挂帅的学校。再加上他们还有个“全球医疗创新枢纽”的大梦想,说实话,这个大旗一扛,很难不让人心动。
融合中医智慧与西医系统
浸大这次的医学院计划,还和他们刚成立不久的“前沿转化医学研究院”做了深度联动,目标就是打造一个集教学、研究、创新、治疗为一体的生态圈。
最后一位参赛选手,就是在最后时刻重磅亮相的理工大学。
AI赋能+医工融合
理大的策略非常明确:主打AI赋能+医工融合,不光要培养会诊断的医生,还要懂科技、会写代码、能做科研、搞创新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课程是四年制,定位为第二学位,目标受众更成熟,可能本身已有工程、科技、生命科学背景,适合“转行进医”。
在牛潭尾校舍建好前,所有建院费用由学校承担,政府一分钱都不用掏。这波“自带经费、诚意满满”的操作,确实有点圈粉。
每家都很有料,每份建议书都像是为香港医学界量身定做。一个想打造科技医生;一个想连接中西医学;一个想培养AI医疗人才……
就像三位学霸在申请同一个全球最顶级医学院的offer,每个人都自信满满、背景光鲜、理念前沿。
问题来了:如果让你投票,你更期待哪一间?
这其实不仅仅是对学校的选择,更是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医生”的思考。是更国际化?更人文?更科技?更融合?这背后关乎的不只是学术资源、教学安排、临床实习,更是我们对未来医疗体系的期望。
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能在未来20年引领香港医疗教育转型的医学平台。
现在,三位选手已经站上台前,评审团是专家,但最终影响的,是你我他。下一代的医生会在哪所学校接受训练?未来的医疗科技从哪儿发光发热?也许,这一刻我们可以开始参与讨论。
你更看好谁?欢迎在评论区“投票表态”,一起选出你心目中的医学C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香港第三间医学院谁来办?三校方案全曝光,网友直呼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