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三间医学院谁来办?三校方案全曝光,网友直呼精彩!

最近,香港的教育界、医学界、学生圈都被同一件事刷了屏——政府正式宣布,已经收到三份关于筹建“香港第三所医学院”的建议书,分别来自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

听起来像一场严肃的招标大戏,但认真看完三间学校的计划之后,忍不住有点想说:这简直就是一场医学界的“选秀大会”,谁能C位出道,还真不好说!

先来看看这场竞争的基本设定。现时香港只有两间医学院,分别隶属于港大和中大,学额一直紧张,医生供不应求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政府想开第三所,早就有呼声,这次终于提速

于是,科大、理大、浸大三家高调递交建议书,摆出各自的“才艺展示”,抢占唯一一个名额。这就像医学界的《创造营》,而这三所大学,谁能当“医学C位”?来,逐个看看。

要说动作最快、宣传最猛的,非香港科技大学莫属。

香港科技大学:

培养未来医生

从早几个月起,科大就已经“官宣”他们的大动作,不仅邀来前港大医学院女院长杨紫芝做特别顾问,还拉来了港安医院和养和医院做合作伙伴,直接开启实习机会。

而且他们的课程设置也别具一格,主打“错位发展”,意思就是:我们不和港大中大抢地盘,我们玩自己的特色——国际接轨、多元实习、四年制第二学位,还有人工智能、科技元素通通融入课程

一句话总结:我们不只想培养医生,我们想培养“未来医生”。

讲真,在创新感和国际化这一块,科大确实拿捏得稳,毕竟它本来就是理工见长、科技挂帅的学校。再加上他们还有个“全球医疗创新枢纽”的大梦想,说实话,这个大旗一扛,很难不让人心动

不过,如果说科大是走“科技路线”的选手,那浸会大学就明显是打“人文融合牌”!

香港浸会大学:

融合中医智慧与西医系统

他们不仅想成立一所“前沿综合医学院”,而且明确提出,要融合中医智慧与西医系统,让传统与现代并行、创新与人文共舞。光是这名字和定位,就颇有点“东方式疗愈”的哲学美感

浸大这次的医学院计划,还和他们刚成立不久的“前沿转化医学研究院”做了深度联动,目标就是打造一个集教学、研究、创新、治疗为一体的生态圈

他们要的不只是教出医生,而是能引领医学变革的思想者、实践者、桥梁搭建者

说实话,这种跨界结合的概念在当下确实挺新潮,也和全球医学教育朝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大方向不谋而合。但同时也要看,这种看似浪漫的融合,最后能否真正落地、操作、评估和持续发展

最后一位参赛选手,就是在最后时刻重磅亮相的理工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AI赋能+医工融合

原本大家以为理大是这场“比赛”中最安静的那个,结果直接来了个“王炸”——宣布由钟南山、周一嶽、诺贝尔奖得主马歇尔等21位中外医学界大佬组成专家顾问团!

这个阵容一出来,大家都忍不住倒吸一口气:原来你是“隐藏大Boss”!

理大的策略非常明确:主打AI赋能+医工融合,不光要培养会诊断的医生,还要懂科技、会写代码、能做科研、搞创新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课程是四年制,定位为第二学位,目标受众更成熟,可能本身已有工程、科技、生命科学背景,适合“转行进医”

他们还特别强调,已经有45年培养医疗人才经验,像物理治疗、职业治疗等早就是王牌专业。再加上理大主动承诺:

在牛潭尾校舍建好前,所有建院费用由学校承担,政府一分钱都不用掏。这波“自带经费、诚意满满”的操作,确实有点圈粉。

看到这里,可能不少人会和小编一样觉得:

每家都很有料,每份建议书都像是为香港医学界量身定做。一个想打造科技医生;一个想连接中西医学;一个想培养AI医疗人才……

就像三位学霸在申请同一个全球最顶级医学院的offer,每个人都自信满满、背景光鲜、理念前沿

问题来了:如果让你投票,你更期待哪一间?

这其实不仅仅是对学校的选择,更是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医生”的思考。是更国际化?更人文?更科技?更融合?这背后关乎的不只是学术资源、教学安排、临床实习,更是我们对未来医疗体系的期望。

三家学校风格不同、资源各异,但无论谁最终获批,我们都希望香港的第三所医学院,不是复制前两所,而是真正带来新气象、新方向、新活力,去回应医护人手紧张、医科教育结构老化、医疗科技变革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能在未来20年引领香港医疗教育转型的医学平台

现在,三位选手已经站上台前,评审团是专家,但最终影响的,是你我他。下一代的医生会在哪所学校接受训练?未来的医疗科技从哪儿发光发热?也许,这一刻我们可以开始参与讨论

你更看好谁?欢迎在评论区“投票表态”,一起选出你心目中的医学C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香港第三间医学院谁来办?三校方案全曝光,网友直呼精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