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天下父母心,从孩子上幼儿园到上大学,每一个阶段的父母都不容易,不过,比较而言,高中阶段的父母最难当。
高中阶段父母的那种无力感,无助感,是其他阶段父母不可想象的。在其他阶段,孩子出现了问题,父母还是有办法解决的,但是在高中阶段,孩子出现问题,父母很难解决。
小学阶段,你可以强力压制,初中阶段还能威逼利诱。到了高中,孩子油盐不进,武力不能用,道理讲不通,你能够想到的办法,一律不管用。
如果和孩子出现了矛盾,最先妥协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出现争执的结果就是,父母怂了,让步了,认命了,即便你在职场多牛掰,在家里也要向孩子低头!
01 “不想”管教
很多孩子进入高中之后,各个科目所学阶段都是最难的,学习紧凑,压力大。如果这个时候,孩子成绩出现问题,心理再出现问题,家长非常难解决。
面对整日愁眉苦脸,却不去“真正努力”的孩子,父母鼓励也不是,责备也不是。甚至想用加班,出差,工作忙碌来避免自己闲下来与孩子发生“冲突”。感觉和孩子沟通交流实在太难了,“管也管不了”,然后就开始对孩子的问题视而不见,不闻不问。
父母的这种做法,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无法依靠的,自己不值得父母爱”。其实没有那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我们都会在某个时刻觉得没有办法了,很无助,甚至想要放弃。
可是孩子活生生的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我们的退缩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这个时候我建议弄清楚“孩子害怕什么”,多去学习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没有管不好的孩子,只缺坚持的父母。
02 “不敢”管教
大部分持有这种心理的父母,他们的想法是“我不能让孩子不喜欢我”,所以他们对于孩子采取的是不对抗,不设定界限。
在他们感觉和孩子发生冲突是无法接受的事情,尤其是需要给孩子规范的时候,他们不敢管。他们觉得“我的孩子很脆弱,要是管出什么事儿来,咋办?”
其实孩子哪有那么脆弱呢?很多时候孩子比父母更了解父母在乎什么,所以他们总能抓住父母的痛脚,让父母妥协。
规则和爱是并行不悖的,当父母没有规则或者不敢设立规则的时候,孩子和父母的角色会混乱,孩子感觉不到爱,父母感觉不到尊重。
03 “过度”管教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大事小情都有要求,天天围绕在孩子身边,想要知道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做什么,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孩子就不在自己的管控。
这种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还可以,一旦孩子进入青春期要么迎来反抗,要么让孩子变成妈宝。
父母的不放手,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应付这个世界,其实青春期是孩子学习独立面对世界的开始,相信孩子,给孩子机会让他们锻炼独立做事才能让孩子真正的长大。
04 “无方法”管教
这类父母属于强迫式育儿,觉得自己必须教育好孩子,孩子也必须表现优秀,否则就是自己的无能。
他们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给孩子的感觉是“我永远都不够好,我永远达不到父母的期望”。
为了照顾满足父母的期待,孩子强迫着继续去做一些自己其实早就已经不想做的事情。硬撑,对孩子来说真的非常非常消耗。当孩子整天像被控制的提线木偶一样,表演着父母心中的剧本时,他们是没有生命力的。
其实这类父母应该多对学业以外,和成就以外的事情进行鼓励和称赞,为孩子本来的样子而高兴,而不是为他们做到了什么而喝彩。
孩子长大了,对家长浅层次的需要变少了,对家长深层次的需求增多了。你如果还在做初中生甚至做小学生的家长,毫无疑问,你就拖了高中孩子的后腿。
随着人的学习能力的退化,往往是我们做家长的智慧增长比不过孩子成长的速度。学会真正去了解孩子,读懂孩子,这才是您征服孩子的第一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高中生家长有多难,有的佛系了,有的抑郁了,有的家庭破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