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上了高中,很多父母发现过去那套“春风化雨”的温情教育法完全失去了效用。孩子进入青春期越发固执倔强,既不愿和父母交流,稍微说两句重话他们还甩脸子、发脾气,小时候围着妈妈不停转的时光,再也回不来了!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的力不从心,不得不让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反向思考:你以为对孩子掏心掏肺,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还只是自我陶醉?
01 把自我牺牲挂嘴边
我常常听身边的妈妈们抱怨,为了孩子自己做出了多大的牺牲,放弃自己的时间,放弃晋升的机会,放弃爱美的权利……
买打折的衣服,用廉价的化妆品,吃便宜的饭菜,风里雨里接送孩子上补习班、培训班、兴趣班……
只求孩子听话懂事、考个好成绩,就心满意足。
父母说这话,无非就是为了强调自己多么辛苦,付出了这么多,还换不来孩子的理解和感动。但是,用这样强行“卖惨”的方式,是换不来孩子的感动的。
只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好,都是有条件的、都是需要回报的。如果父母的愿望实现不了,孩子会伴随着巨大的负疚感。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越来越压抑自己。
对孩子好,是亲情的维系,是血浓于水、发自内心的体贴、关爱,希望他能成长为更好的人,而不是以此当做要挟、摆布孩子的筹码。
02 自以为是的关心
在亲子关系中,常常存在着一种自以为是的关心。
孩子心情不好,你就必须说给我听,因为我是你妈,然后必须听我的劝慰和开导,因为我这是在关心你,我是为你好,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都多!
孩子食欲不好,肯定是吃外面的垃圾食品伤了胃,你就应该吃妈妈给你准备的餐食,营养又健康,我这么费尽心思,你怎么能觉得妈妈烦呢?
真正的爱,是接受,不是忍受;是支持,不是支配;是关心,不是质问。请记住,我们的感觉并不是孩子的感受;我们的经验,也不能替代孩子生活。
只有我们弯下腰,看见孩子的感受,理解他的情绪,听到他心底的声音。那个曾经的围着我们转的小人才会回来,才会再次信任我们!
03 爱才是父母和子女的纽带,恩情不是
我们为孩子的付出和牺牲都是自愿的,而不是有恩于孩子。以生养之恩,要求孩子舍弃自己的需求和人格,必须听从父母的安排,这叫情感勒索而非爱。
那些对孩子说,爸爸妈妈为了养育你需要多么多么辛苦地工作的话,根本没道理啊。没有孩子,你就不工作了吗?赚钱辛苦,也不是孩子的错?为什么要让孩子为此而满怀负疚感。
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白,养育孩子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要尽可能从自己的选择里去感受快乐,那时你会觉得再辛苦都很值得、很开心。
就像我原先总和我闺蜜说,商场里最傻的不是花钱不眨眼的人,也不是什么都不敢买的人,而是犹犹豫豫哆哆嗦嗦地花了钱,买完又开始怎么看这件东西怎么觉得不好的人。钱都花了,还没落个高兴,冤不冤?买东西,养孩子,莫不如是。
孩子有他自己要走的路,父母只能真心祝福。孩子的人生轨迹是新鲜的,尽管路途上有很多艰辛,我们可以心疼但无法替代,比如,考试失败,失去朋友,遭受不公平,不被人理解……
我们只能深深地共情他,抱一抱他,让他在爱的港湾里休憩然而再出发,但是过程需要他去经历,成果需要他去创造,结果需要他去承受。因为我们也是这样一路走来,每个人都只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高中父母最大的悲哀: 你以为的掏心掏肺,只不过是自我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