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语言文字运用04|词语、句子含义及效果

一、高考考情

①在语言表达运用中考查语言的表达效果是高考最新动向及独特的命题视角。

②考查语言表达效果的切入点有二:一是词语的表达效果(主要是人称代词的使用),二是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原句与改句的效果比较)。考查体现了语言表达手段的综合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全面分析。

③就题型来看,词语的表达效果以客观题为主,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效果以主观题型为主。

 

 

 

二、相关知识

(1)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尤其是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2)分析用词特点,看该词词性和色彩(感情和语体)特点。

(3)分析表达效果。分析时应注意几点:

①结合词义。

②结合词语特点。如使用动词、形容词,有生动形象之效;使用叠词,强化语意,增强音乐性;反复词语,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等。

③从语段性质(学性语段或说明性语段等)文、词语使用的对象(主语)及表达意图等方面展开分析。

 

 

 

 

三、真题再现

1、【2023年新高考1卷·20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这一身汗!等到放下车,直一直腰,吐出一口长气,抹去嘴角的黄沙,他觉得他是无敌的,他刚从风里出来,风并没能把他怎样了!

(1)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分)

1、三个重叠词语“处处、微微、早早”与“处、微、早”相比,语意得到了强化:“处处”是“到处”的意思,比“处”范围更广,能突出地面的干燥、结实;“微微”表示程度不深,比“微”程度更轻,能表现出黄色之浅;“早早”意为很早,比“早”更突出祥子拉车的时间之早。(3分)

【解析】分析重叠词语的含义 “处处”意为到处、每处,“处”意为某个地方,前者范围更广,结合文中“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可知,“处处”比“处”更能突出地面的干燥、结实。“微微”和“早早”分别是程度副词和时间副词,“微”有稍微、略微之意,两个“微”字叠用,使程度更轻,结合“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可知,微微更能表现黄色之浅;“早”指时间早,两个“早”字叠用,有比平常时间更早的意思,更能突出祥子拉车时间之早。

(2)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3分)

①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②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①“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的意思是互联网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像⋯⋯似的”表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总体上表示否定。②“像洗冷水澡似的”是打比方,表示“凉风飕进他的袖口”的感觉就如同“洗冷水澡”一样,“像⋯⋯似的”表示“与⋯⋯相似”。(3分)

【解析】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分析两处“像⋯⋯似的”的含义,需先结合画波浪线句的前后句分析其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对比品味二者表意上的不同。①句,根据“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可知,互联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故此处的“像⋯⋯似的”具有否定意味,表示看似是,但其实不是。②句,结合前文“凉风飕进他的袖口”可知,祥子此时全身冷得像洗了冷水澡一样,“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使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像⋯⋯似的”表示“与⋯⋯相似”,表述更加形象。

考情速递:跨材料设题,重视材料之间的关联 本题要求分析语言文字运用两则语料中画波浪线部分分别使用“像⋯⋯似的”在表意上的不同作用,这是高考题中首次将两个语料联系起来进行考查,提示考生关注材料之间的关联。

 

2【2023年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耿老头能喝酒。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售货员找了钱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忧伤: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崭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俩老头还都爱穿靸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荡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

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

(1).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她尽量高高地跳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

B.我们班同学就数他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C.新颁布的控烟条例规定,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能吸烟。

D.以前这条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涉水而过,非常不便。

【答案】(1)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文中的“能”含义是“擅长”。

A.“能”,动词,“能够,可以”;

B.“能”,动词,“擅长,善于”;

C.“能”,动词,“能够,可以”;

D.“能”,动词,“能够,可以”。

故选B。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8题。

那时,小镇上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一律到照相馆留影。而且,小镇只有一家照相馆。照相而入“馆”,顺理成章 。这样的场所不大不小,半家常、半神秘,不单规模、形制上端庄含蓄,其幽暗也给人一种 不可名状的高贵感,牵动人心,令人神往。自上中学后,我曾和多位好友去照合影,进了这个面积不大的地方,交费、开票、整理衣服,就要坐到照相的凳子上了,大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问话: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我们男孩平时不大在意的问题,照相的时候会一下子冒出来。不过没关系,旁边总会有别的人提醒: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那时,小镇上的孩子们不可能有什么照相的条件,只得依赖照相馆来存放我们的青春、温情、期待。照完相,我们会依然惦记着这件事,甚至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迫不及待地想看到照片上的自己,等待在取相单上所标的“某月某日下午三点”或“某月某日上午十点半”那个时刻看到照片。在我的记忆中,取相片这件事从来没有出现过忘记或滞后的情况。照片即将从简陋的纸袋里抽出来的那一刻,我们经常心脏狂跳不止。

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4分)

①第一处三句话共用一个“我”,比较紧凑,体现了说话者的急切,也照应了下文“一下子冒出来”。三句话很可能是一个人连续说的。②第二处三句话有三个“你”,比较松散,显得说话者不慌不忙。三句话很可能不是一个人、不是连续说的。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

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①“他”通常指双方以外的第三方,文中用“祖父”而不用“他”,体现了作者对祖父的尊重,也表现了二人关系非常亲近;②反复说“祖父”,给人心心念念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留恋。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模拟冲刺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有人说“治沙就是消灭沙漠”,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治沙讲究有所为,有所不为。沙漠分为“原生沙漠”和“人造沙漠”两大类,原生沙漠是自然演变产生的,有的沙漠的形成年代高达数百万年,彼时人类还没有出现。对待“天然”沙漠,要“保”字当先 ,目的是保护天然的荒漠生态系统,方式是建立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如荒漠类型国家公园、国家沙漠公园、封禁保护区等。人造沙漠则是人为造成的土地退化,这部分“沙”才突出一个“治”字,应该予以治理、修复。此外,针对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沙化风险比较高的地区,如原生沙漠周边地区的绿洲、农田等,应注重一个“防”字,即积极预防土地沙化。

不论是原生沙漠还是人造沙漠,对人类来说都有“用”的价值,应该合理有序开发利用。原生沙漠可以成为开展自然教育、科普的基地,如巴丹吉林沙漠的高大沙山、库姆塔格沙漠的雅丹和羽毛状沙丘、罗布泊的“大耳朵”等。人造沙漠可以在被有效治理后综合开发利用,发展多种沙产业。

下列句子中的“如”与文中加点的“如”,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从上空俯瞰,古城内泉州府文庙、南外宗正司遗址等8处世界遗产如明珠般错落其间。

B.数字化转型可以创造和增加新的消费场景和体验,如虚拟现实购物、智能家居服务等。

C.他前几年因为意外做过两次大手术,身体状况大不如以前,需要居家静养。

D.不同于畜牧用马,运动马往往圈养在马房里,如不及时修蹄,会引起蹄病或马匹跛行等问题。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古代小说中谈文论艺的情节描写,往往可以提高小说的品位。在将理论价值与文学功能完美结合方面,《红楼梦》被 奉为楷模 。如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黛玉称自己喜欢山水诗人,主张写诗不必有太多的束缚,立意最为要紧,“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①平仄可以不拘,词句不必修饰。她的文学主张与宝玉 不谋而合,宝玉创作《芙蓉女儿诔》,“随意所之,信笔而去,②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这些诗论继承明人“意趣”至上的主张,④又表现了宝、黛的率真个性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第四十二回写宝钗论画:这园子却是像画儿一般,“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这番话不但表现出宝钗博学多才 ,还凸显了她装愚守拙、富有机心的个性。

下列句子中的“看”与文中加点的“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王大夫真是神医,居然把我的病看好了。

B.你这一整天,也不看书看报,光知道睡觉。

C.咱俩都认识十多年了,你别拿我当外人看。

D.这个周末能否野游,要看天气好不好。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春从花上去,风过竹间清”,5月5日迎来立夏,此时节,春深迟暮,绿肥红瘦,南风习习,夏日初长。感知到立夏之美,古代的文人墨客写下大量的古诗词,在他们的笔下,立夏如少女般动人,亭亭玉立,充满了无限的柔情。

立夏的感觉是从风开始的,初夏的风最是动人,有一点微醺,“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有一点温热,“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有一点不羁,“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立夏时节,并不炎热,一阵雨来,一阵风过,带着沁人心脾的舒朗。这样的天气,最适宜万物生长,“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如果说初夏有味道,少不了酸酸甜甜的梅子,万紫千红;如果说初夏有颜色,短不了晶莹剔透的樱桃,“午醉醒来一面风。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大自然的景物宣告:春,留不住,那潋滟动人的春光,正在远去,初夏即将登场。“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初夏时节,虽然没有春天的“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但自有它的悠悠风情,“夏浅胜春最可人”。

下列句子中的“如”与文中加粗字(原题为加点)的“如”,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B.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C.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车窗外的麦田漫无边际,犹如浩瀚无垠的海洋在阳光下翻滚着绿色的波浪。这让我想起了故乡的麦田。

深秋的时候,一辆辆拖拉机拉着锃亮锋锐的犁铧划破故乡的大地。大地露出一道道新鲜湿润的土壤,弥散出泥土浑厚清纯的气息。人们拿着铁耙忙着整地作畦,然后用木质耧车将一粒粒麦种播撒在土地里。麦种播进大地,仿佛融入了母亲的怀抱。它们在泥土里悄悄地生根发芽,使劲儿穿透泥土钻出地面,露出灿烂的笑容。人们站在田垄上望着绿茸茸的麦苗,像是望着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希望它们茁壮成长,盼着它们早点儿抽穗灌浆,长出丰盈健硕的麦穗。

小满转身远去之后,芒种急急匆匆地到来了。这个时候的麦田丰硕而美丽,像是一位年富力强的青年人。人们望着饱满沉实的麦穗笑容满面。人们收获麦子之后,将一粒粒麦子裴进粮仓,作为养家糊口的粮食。

请结合文本,任选一个加点词语,分析其在文中的艺术效果。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艺术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在任何时期都必然与时代特点发生关系。在当下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文化必然发生碰撞、擦出火花,随之,艺术界的传播与展示方式都将得到颠覆,沉浸式艺术表现形式,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

但实际上,“沉浸式”这个术语并非新晋的概念。早在100多年前,沉浸式艺术已在国外兴起,艺术家在非叙事电影里就已经开始尝试制造沉浸式的直观体验,伴随着科技的更迭,沉浸式艺术也一直在电影和艺术中被持续推进至今。至于我国的沉浸式艺术,可以归结到 VR 技术带来的虚拟现实体验的兴起。随后,沉浸式艺术展览在我国竞相开放、遍地生花。在沉浸式艺术中,艺术家积极地把身边的新技术应用到了作品当中,使作品和参与者能够直接互动和对话,创造了空前的沉浸式体验。

“沉浸式艺术”“花式篮球”“中国式现代化”均由“……式”构成,请从构成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对这一结构进行分析。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田野之上的空气无比清新,如同天上的蔚蓝,总会带给我一个又一个惊喜。远处,不时地有老农们赶着牛车往自己的田地里送肥料。他们,仍然将自己积攒了一冬的农家肥,堆成一个又一个圆形的土丘。待到土地饥饿得张开口时,再把这些农家肥撒开。他们,用祖祖辈辈沿袭的耕作方式,细心地服侍着大地,就像服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因为,老农们心里最清楚,你对土地用心,土地也会对你用情!一望无际的田野,是他们最为心安的地方啊!

有了老农们的陪伴,冷寂了一个冬天的田野便不再孤单,仿佛也久久地沉浸在那无边的喜悦之中,连同那些小草,共同演奏着春天的交响乐!

文中画横线部分有两处使用了第二人称“你”,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高考冲刺】语言文字运用04|词语、句子含义及效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