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英国高等教育评估机构 “Quacquarelli Symonds(QS)” 发布了 “2025 QS世界大学排名”。尽管欧美大学一直在该排名中占据前列,但新加坡国立大学实现了连续二年保持第8位,是唯一进入前十名的亚洲大学。日本排名最高的是东京大学,位列第32位,相比去年的第28位和前年的第23位相比,排名连续三年下滑。亚洲排名前11的大学中,除新加坡国立大学和东京大学外,中国大陆、新加坡、香港、韩国的9所大学排名均较去年有所上升,但包括东京大学在内的日本大学排名低迷状况继续存在。
排名下滑的7所大学中有4所为日本的大学
入围前200名的亚洲地区大学数量上相较去年增加了2所,达到41所。其中日本为10所,较去年增加1所;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大陆,为9所,较去年同样增加1所,接着是韩国7所,香港和马来西亚各5所,新加坡和印度各2所,台湾1所。除日本和中国大陆的2所新进入前200名外,其余39所大学与去年完全相同。这39所当中有32所大学排名较去年有所上升,但有7所大学排名下滑,其中4所为日本的大学。
继新加坡国立大学之后,亚洲地区排名前10的院校分别是:北京大学第14位(去年第17位)、南洋理工大学第15位(去年第26位)、香港大学第17位(去年第26位)、清华大学第20位(去年第25位)、首尔大学第31位(去年第41位)、东京大学第32位(去年第28位)、香港中文大学第36位(去年第47位)、复旦大学第39位(去年第50位)、上海交通大学第45位(去年第51位)和香港科技大学第47位(去年第60位)。
除东京大学以外的日本的大学排名为:京都大学第50位(去年第46位)、东京工业大学第84位(去年第91位)、大阪大学第86位(去年第80位)、东北大学第107位(去年第113位)、名古屋大学第152位(去年第176位)、九州大学第167位(去年第164位)、北海道大学第173位(去年第196位)、早稻田大学第181位(去年第199位),此外,去年排名第214位的庆应义塾大学,今年位列第181位,进入了前200名。东京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名古屋大学、北海道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的排名较去年有所上升。这6所院校中除早稻田大学和庆应义塾大学外,其他4所大学的排名均未恢复至前年的水平,而且排名前10名的日本大学中有8所的排名低于前年。
亚洲大学从去年的下滑中恢复
从亚洲地区的整体情况来看,去年排名入围前200名的亚洲地区大学的大部分排名均较前年出现了下降,这一结果让人怀疑近年来亚洲大学在各种大学排名中评价提升的趋势是否会暂停。但今年进入前200名的41所亚洲大学中,有32所的排名较去年出现了上升,并且其中15所(香港3所,中国大陆、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和日本各2所,新加坡和台湾各1所)的排名甚至超过了前年的排名。
世界排名 | 去年排名 | 前年排名 | THE2024排名 | 大学名称 | 国家・地区 |
8 | 8 | 11 | 19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新加坡 |
14 | =17 | 12 | 14 | 北京大学 | 中国 |
15 | =26 | 19 | 32 | 南洋理工大学 | 新加坡 |
17 | =26 | 21 | 35 | 香港大学 | 香港 |
20 | 25 | 14 | 12 | 清华大学 | 中国 |
31 | 41 | 29 | 62 | 首尔大学 | 韩国 |
=32 | 28 | 23 | 29 | 东京大学 | 日本 |
36 | =47 | 38 | 53 | 香港中文大学 | 香港 |
39 | 50 | =34 | 44 | 复旦大学 | 中国 |
45 | 51 | 46 | 43 | 上海交通大学 | 中国 |
=47 | 60 | 40 | =64 | 香港科技大学 | 香港 |
=47 | =44 | =42 | =55 | 浙江大学 | 中国 |
=50 | 46 | 36 | =55 | 京都大学 | 日本 |
53 | 56 | =42 | 83 | KAIST(韩国科学技术院) | 韩国 |
56 | =74 | 73 | 76 | 延世大学 | 韩国 |
57 | =65 | =65 | =87 | 香港理工大学 | 香港 |
60 | =65 | 70 | 251-300 | 马来亚大学 | 马来西亚 |
62 | 70 | 54 | 82 | 香港城市大学 | 香港 |
67 | 79 | 74 | 201-250 | 高丽大学 | 韩国 |
68 | 69 | 77 | =152 | 台湾大学 | 台湾 |
=84 | =91 | 55 | =191 | 东京工业大学 | 日本 |
86 | 80 | 68 | 175 | 大阪大学 | 日本 |
98 | =100 | 71 | 149 | 浦项科技大学 | 韩国 |
107 | 113 | 79 | =130 | 东北大学 | 日本 |
118 | =149 | =172 | ― |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 | 印度 |
=127 | =145 | 99 | =145 | 成均馆大学 | 韩国 |
=133 | =137 | 94 | 57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中国 |
138 | =159 | =129 | 401-500 |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 | 马来西亚 |
145 | =141 | 133 | 73 | 南京大学 | 中国 |
146 | =137 | =143 | 401-500 |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 | 马来西亚 |
148 | 158 | 123 | 501-600 |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 马来西亚 |
=150 | 197 | =174 | ― | 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 | 印度 |
=152 | =176 | =112 | 201-350 | 名古屋大学 | 日本 |
162 | =164 | 157 | 301-350 | 汉阳大学 | 韩国 |
=167 | =164 | 135 | 301-350 | 九州大学 | 日本 |
173 | 196 | =141 | 351-400 | 北海道大学 | 日本 |
=181 | 188 | =203 | 401-500 | 马来西亚理工大学 | 马来西亚 |
=181 | =199 | =205 | 801-1000 | 早稻田大学 | 日本 |
188 | 214 | =197 | 601-800 | 庆应义塾大学 | 日本 |
192 | 216 | =212 | =185 | 同济大学 | 中国 |
=194 | 194 | 194 | =164 | 武汉大学 | 中国 |
(本表根据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3、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制作。=表示并列)
排名评估方法的变化
QS世界大学排名的评估方法与去年相比有所变化。此前的方法是根据“学术声誉”(权重占比40%)、“单位教员论文引用率” 和 “教员学生数量比”(各占20%)、“雇主声誉”(占比10%)及 “国际教员比例” 和 “国际学生比例”(各占5%),共6项评估指标的合计得分进行排名。“学术声誉” 和 “雇主声誉” 是基于对超过20万名全球学术界人士和雇主的调查结果。
这些变化包括:“学术声誉” 权重从40%下降到30%,“教员学生数量比” 从20%下降到10%,各下降了10%。与此相对应,“雇主声誉” 权重增加5%,提高至15%,新增加了 “可持续性”、“就业成果” 和 “国际研究网络” 三项指标,各占5%。其中,“可持续性” 侧重大学在解决环境问题等社会课题上的应对情况,评估大学如何应对当代学生的关注点。“国际研究网络” 评估的是研究与国际接轨的程度。QS对评估方法变更目的解释称,这些调整旨在对过去20年间高等教育的变化做出对应,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找到对自己而言重要的领域中表现出色的院校。
该评估方法与QS并列备受关注的英国教育杂志《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的评估方法有何区别呢。THE去年发布的 “2024世界大学排名” 的评估方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一个变化是将权重30%的 “论文被引次数” 不再像过去一样仅根据被引用次数多的论文数量进行评估,而是变更为 “研究质量” 的评估指标,更注重被引用论文的重要性等研究质量。此外,在 “企业收入” 指标中新增加了大学研究成果被引用的专利数量的指标,权重也从2.5%提高到4%。与此相对,“教育(学习环境)” 指标中 “博士学位授予数与教职员数比例” 和 “博士与学士比例” 等项目的权重有所下降,整体从30%下降到29.5%;另外 “研究环境” 中 “研究补助金” 和 “论文数” 的权重均有所下降,整体权重从30%下降到29%。
如上所述,QS和THE都修改了大学评估方法以适应高等教育的变化。在 “2024年THE世界大学排名” 中,近年来停滞不前的日本的大学评价有所回升。入围前200名的学校有5所,较去年增加了3所。包括排名第29位的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北大学、大阪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5所学校的排名均较去年有所上升。然而,与中国大陆、香港和新加坡的大学相比,日本的大学在各项世界大学排名尤其是THE世界大学排名中表现仍显逊色,从本次QS世界大学排名的结果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状况没有发生明显改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QS最新世界大学排名,日本大学的排名继续下滑,东京大学排到第3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