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清廉|晏婴:廉为政本

赓续民族文化的不朽基因,传承中华民族的高洁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典藏·清廉》,今天我们一起在《晏子春秋》里品读晏子的廉政思想。

晏婴,字仲,尊称晏子,是春秋后期齐国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他的思想、言行、事迹主要记载于《晏子春秋》中。

 

晏婴历经齐国三朝,做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位君主的宰相,忠心耿耿辅佐朝政长达五十四年。晏婴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封赏的城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一一辞绝,还时常把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

据记载,齐景公有一次问晏婴:“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意思是:要想做到政治廉洁而长久运行,他的行为应该和什么相似?晏婴回答:“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浊无不雩途,其清无不洒除也,是以长久也。”大意是:廉政要像水一样清。清清的水很美,如果它浑浊了,它不会有好的前程,就会把它经过的地方都污染;如果它是清清的,那么在它所经过的地方,水会把一切污浊的东西都清除了,这是我国历史上有人对“廉政”一词最早的理解。
“患夫社鼠”的典故也出自《晏子春秋》。有一天,齐景公问晏婴:“对一个国家来说,最大的忧患是什么呢?”晏婴回答:“最大的忧患是社庙的老鼠。社庙是用木材建造再加以粉刷而成,老鼠喜欢寄居其中。如果想除掉它,用火熏,怕会烧掉木材;引水灌,又怕会坏了建筑物上的油彩。如此,老鼠不能被消灭是因为社庙的关系。一国之内,也有这样的社鼠,便是国君轻信的那些小人。他们对内蒙蔽善恶,淆乱君上视听,对外卖弄权术,鱼肉百姓。不消灭他,怕他违法乱纪;要消灭他,他却又被人主所钟爱、庇护。这也可以说是国家的社鼠啊!”晏婴向齐景公阐述了腐败的危害性,实行“廉政”的重要性。
晏婴不仅提出“廉政”的概念,倡导以“廉”治国,还是“廉政”与“廉洁”的实践者。据记载,晏婴为相三年,齐国政治安定,百姓富足。而晏婴仍然过着朴素的生活。平时,他吃的是普通糙米,很少吃肉食。景公听说后亲自去他家查看,当他看到晏婴的饭食时说:先生的家境如此贫困,先前却不知道,都是自己的过错。第二天,景公派人给晏婴送去钱和一件很昂贵的狐皮袍子。往返三次,都被晏子拒绝了。景公见晏婴再三拒绝,只好作罢。
晏婴晚年退休的时候,请求齐景公把自己为相的食邑俸禄交还给国家,齐景公不答应晏婴说:“我听说古代侍奉君主的人,都是权衡自己的道德然后决定俸禄的。道德淳厚就接受俸禄,道德微薄就归还俸禄。这样做,一方面是彰明了君主的声誉,同时也是为了促进所有官员廉洁。现在,我年老体衰,不能像壮年时那样为国家效力了,却仍然享受原来为相时丰厚的待遇,这就是在掩盖君主的贤明,而纵容下边的官员贪婪,违背了圣贤廉洁的教诲呀,我不能这样做!”最后,晏婴坚持交出了食邑。
在中国历史上,晏婴是第一个提出“廉为政本”执政理念的思想家,他提倡廉德与政德,认为廉政是一个官员执政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典藏·清廉|晏婴:廉为政本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