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不光差点灭了元朝,还攻入朝鲜半岛,一度拿下高丽王都?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历史上以“宋”为国号的政权大多武力不堪,然而在元朝末年,有一个“宋”却是武德充沛,将大元搅得天翻地覆,甚至攻入东北地区。

日月重开大宋天

1279年,元军在东南沿海的崖山击溃最后一支宋军部队,逼迫大臣陆秀夫抱着南宋末帝赵昺投海而死,至此,华夏进入了一个完全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时代。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三百年的宋室江山写下了一首悲壮的挽联。

 

虽然宋军的力量被彻底消灭,其余烬却并未熄灭。在元代贵族“粗放式”的统治下,官吏治民乏术,加上元皇室内斗和连年的自然灾害,立国才几十年的元廷就已陷入深重的危机当中,“反元复宋”的气息在民间也悄然弥漫开来。1351年,黄河再次大规模决口,需要征调民夫修筑河堤。宰相脱脱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实行开河变钞。而治河官员又贪污了工程款和伙食费,还压迫河工,大大激化了社会矛盾。

1351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杜遵道等人带着三千人在颍州(今安徽阜阳颍州区)聚首,对众人宣称韩山童是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之主,而刘福通是南宋名将刘光世的后裔,自然应当辅佐韩山童。于是众人告祭天地,相约以头上戴红巾为统一记号,发动反元起义。不料消息走漏,聚会开到一半就遭到当地元军的突袭,韩山童被捕后遇害,其妻杨氏和儿子韩林儿在身边人保护下突围而出,逃到武安(今江苏徐州)。

刘福通等人收拢人马后重整旗鼓,迅速攻克颍州城。至此,红巾军正式打出“反元复宋”的旗号,宣称: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元廷命枢密院同知赫厮、秃赤率领元朝精锐之一的阿速军六千,会和其他汉人军队前去镇压。这些阿速人都是绿睛回回(来自中亚地区的色目人),号称悍勇之士,然而到了河南境内却正事不干,专门抢掠老百姓,将更多民众逼得投奔红巾军。三个元军主将也精神颓废,在阵前一看到军容严整的红巾军,便扬鞭而逃。阿速军不战自溃,因水土不服而病死过半。

 

击退阿速军的进攻后,刘福通部迅速将势力扩张到大别山一带;其他诸如彭莹玉、徐寿辉、郭子兴等义军首领此时也分兵略地。元廷这边,则派宰相脱脱主持平叛大局,脱脱病急乱投医,一方面将汉人官员排斥在朝廷中枢之外,另一方面将义军活动最频繁的河南地区汉人都视为谋反者,想要全部消灭,导致局势更加恶化。很快,脱脱亲自率领大军到徐州攻灭芝麻李,随后协调各地蒙古、色目和汉人军队,对义军进行全面打击,各地义军的活动转入低潮。

1353年,泰州盐贩张士诚起兵,连克泰州、高邮、扬州等城市,自称诚王,掐断了江南往元大都运输钱粮的大动脉。脱脱受命总制诸王、诸省各军马,董督总兵、领兵等大小官将,南下进攻张士诚。张士诚起初被打得节节败退,只能死守高邮城。却不料此时元顺帝听信奸臣哈麻的谗言,下诏削夺了脱脱的兵权,命其返京。不久后,脱脱被一路贬官,直到被哈麻害死。

脱脱的下野成为元末农民战争的转折点,各路义军掀起新一轮起义高潮。刘福通于1355年二月在砀(dàng)山夹河找到了韩林儿,并将其迎至亳州拥立为皇帝,建立大宋,年号龙凤,史称“韩宋”政权。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刘福通、罗文素为平章政事,刘六为枢密院事,当时的朱元璋部也是韩宋政权的一部。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在湖北的徐寿辉也建立了一个宋政权,史称“徐宋”。它们唯一的共同之处在于,在未找到赵宋王朝后裔的情况下,都以恢复宋朝的名义反抗元朝统治。

刘福通虽然能力不错,但嫉妒心强,不服创业元老杜遵道地位高过自己,竟然命人暗杀杜遵道,掌握了韩宋政权的实权。两年后,刘福通稳定了在江淮与河南一线的根据地,随后决定大举北伐,推翻元朝统治。

立足山东,转战太行

1357年,刘福通主持了起义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龙凤北伐。北伐军兵分三路,西路军在李武、崔德的率领下进军关中地区,中路军在关铎、潘诚的率领下进军山西,东路军在毛贵的指挥下进军山东与河北,刘福通坐镇后军协调行动,最终目的是元大都。

 

西路军从大别山出发进入关中。在洛阳一线平叛的元朝名将察罕帖木儿和汉军首领李思齐连忙率军前来,协助关中元军同西路军作战。察罕帖木儿军事能力很强,将西路军打得节节败退,并将李武、崔德等人围困在终南山。刘福通派李喜喜、傅友德率军救援,同李武、崔德会师,随后向西北绕到天水和陇西地区,试图进攻凤翔和大散关。察罕帖木儿故意放出凤翔守备空虚的假消息,引诱西路军主力前来进攻,自己则指挥大军向外包抄西路军,差点让西路军全军覆没。李武、崔德和李喜喜、傅友德率领残部分头撤退到甘肃和四川地区。至此,西路军攻略关中的计划完全失败。

正在此时,东路军以淮安行省为基地向北进攻。毛贵绕过了元军重兵防守的京杭运河和沂蒙山沿线,向东北进攻连云港。元军前来围堵,双方大战了几天。元军以为只要在这里堵住东路军就行,没想到东路军在毛贵的指挥下,趁着夜色偷偷登上船队,向北进入胶州湾。山东半岛的元军见东路军神兵天降,毫无抵抗斗志,让毛贵在两个月内连克胶州(青岛)、莱州、淄博、青州等地,占据了整个山东东部地区。随后毛贵向西攻下济南等地,被韩林儿封为大宋益都行省平章。

毛贵在山东地区大兴教育,在莱州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屯田,保障了红巾军的粮食安全,将山东打造成稳定的义军基地。随后毛贵进军河北,在南皮擒杀元将董抟(tuán)霄,再打到元大都附近的蓟州,阵斩元朝枢密副使。这是“大宋”在二百多年后,再次踏入幽云十六州的地盘。元顺帝大惊失色,连忙调集周边军队前来保卫大都。毛贵虽然能打,但终究寡不敌众,只能率部退回山东。

刘福通在河南同元将答失八都鲁反复拉锯,打得你来我往,最终想出离间之计,伪造和答失八都鲁暗通款曲的信件,让元顺帝的使者看到并带回大都。答失八都鲁得知此事后,又急又气,竟直接病死,红巾军就这样除掉了一个棘手的敌人。

再说回中路军。中路军的首领关铎是个奇人,号称“关先生”。早年游历北方大地,成为仗剑走天涯的豪侠之人,写下“西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是洛阳”的豪迈诗句,放在赵宋是妥妥的豪放派诗人。副将潘诚诨名“破头潘”,也是红巾军中的重要人物。

二人率军翻越王屋山,攻下山西临汾。察罕帖木儿前来进攻中路军,不料关铎在交锋后发现不敌,马上向北转战太原和大同。察罕帖木儿尾随而至,关铎却绕过他南下攻破沁州(今山西长治)。察罕帖木儿发现关铎是个运动战高手,怕他越过长城进攻草原,于是守在了大同一线。关铎见状,便立即翻越太行山进入河北,向大都进发。东路军的田丰部也向西北进攻顺德路(今河北邢台),策应中路军的行动。

元军前来围堵中路军,关铎便向西再次翻越太行山,在高平(今山西晋城)同察罕帖木儿大战一番。元军封锁了西路军北进的道路,而关铎再次施展机动作战,走太行山小道北上跳出包围圈。刘福通趁着察罕帖木儿追击关铎的空隙,攻破大宋旧都开封汴梁城,正式迁都于此,韩宋戏剧性地继承了赵宋的法统。

刘福通向西进攻洛阳,察罕帖木儿受元顺帝命令防守洛阳,击退刘福通的进攻。关铎则趁此机会翻越太行山进攻保定,发现打不下来就马上翻越回山西,攻破大同,达成了“四翻太行”的成就。察罕帖木儿虽然很能打,但面对关铎和刘福通出色的策略和操作,还是陷入了困境,深感分身乏术,难以应对。

兵进草原,虎踞辽东

1358年底,就在察罕帖木儿到处救火时,中路军瞅准机会从大同出塞进入漠南草原,向着元朝的上都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进发。元朝实行的是两都巡幸制,上都城是蒙古王公贵族们夏天的避暑之地,每年四月到八月才有大批人马过来。此时元军主力正在中原和大都附近防守,关铎率领中路军突然杀到上都城。上都守军猝不及防,被全部消灭。

 

关铎为了报元灭宋之仇,将忽必烈时期就开始建设的富丽堂皇的上都城彻底焚毁。上都城的毁灭使得元朝廷的威望遭到严重动摇,元朝对于漠北蒙古势力的控制力也大为减弱。之前元朝建立时的主力是忽必烈在中原的蒙古军和汉军,对于老家漠北则采取了颇具讽刺意味的羁縻政策,设置和林宣慰司,管制忽必烈的政敌阿里不哥的部众以及“林木中百姓”等。因此元朝建立后,漠北的海都等藩王便时不时和元朝发生武力冲突。如今上都被焚毁,漠北的藩王再次看到了南下的可能,又开始蠢蠢欲动。

 

1359年初,关铎安排部将在阴山一带扫荡元朝残军,自己则率部继续向东进发。向来以凶猛迅捷著称的蒙古骑兵,竟然完全挡不住红巾军的步伐。于是我们看到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来自中原汉地的农民起义军在蒙古民族的草原主场上来去自如,其行动之灵活甚至超越了游牧民族。这得益于蒙古人在关内大规模养马的政策,使得各路起义军也能比较方便地获得战马,从而获得良好的机动性。

关铎进军顺利,沿着辽河进入元朝的辽阳行省境内,攻克辽阳城,杀掉辽阳总管,烧掉元鲁王府。毛贵得知消息后,派续继祖率军乘船北上辽东登陆,支援关铎作战。原本龙凤北伐的目标就是要攻克元大都,现在宋军占据了辽阳一线,对关内的元朝统治者形成了入关态势。此时的元朝仿佛变成了当初的宋朝,同时面对东北的女真金国和漠北势力的南下压力,真所谓“攻守之势易也”。

 

为了防止宋军入关,元朝宰相太平之子被任命为平叛主帅,出征辽阳。这个新主帅以为关铎会像之前一样流动作战,不会在辽阳久待,准备趁关铎撤离就占领辽阳。没想到他率军抵达辽阳后,发现中路军不但没走,反而杀气腾腾地盯着他,直接被吓跑。

击退元军后,韩林儿在辽东设立大宋辽阳行省,关铎作为平章管理当地。随后关铎将部众伪装成元军,前去广宁城,想要诱骗守军开门。元朝总管郭嘉以为这些人是友军,便上前攀谈起来。不料这些人突然脱下伪装,露出红巾军的衣服。郭嘉大怒,马上就和对方打了起来,并指挥手下入城据守。关铎调主力围困广宁,最终杀掉郭嘉,占据整个辽西地区。

此时元朝的处境十分凶险。山东的毛贵可以随时北上进攻大都,东北的关铎也随时可以入关。元顺帝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派人向高丽传话,让其在济州岛修建行宫,以备自己东狩之用。而元顺帝没想到的是,此时竟是红巾军中的内鬼帮了他一把。之前毛贵的上级赵钧用此时正在据守淮安,遭到元军的大规模进攻,赵钧用抵挡不住,向北逃到毛贵账下。他见昔日部下如今混得这么好,便设计杀害毛贵,夺取了东路军的兵权。

毛贵有着优秀的军政才能,他的死对于龙凤北伐是一个重大打击。毛贵的老部下续继祖听到消息后十分愤怒,带着部众南下找赵钧用报仇,以自己的性命换取赵钧用被赶下台。赵钧用知道自己在红巾军内部混不下去了,就找地方隐居起来。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派人搜捕赵钧用,赵钧用忧惧而死。而他麾下的猛将薛显则南下投奔了朱元璋,日后成为明朝响当当的名将。

此时元廷再次派遣囊加台、也先不花等将领讨伐关铎,而关铎因为续继祖南下被抽出了很多力量,导致前线作战失利。辽阳地区由于多年战乱的影响,人口稀少,也难以迅速招兵买马。而元朝一方,为了剿灭红巾军,甚至和日本倭寇签订了合作协议,让其袭扰辽东沿海地区。为了防止漠北藩王南下,元顺帝还将孛罗帖木儿调到大同,并在大都的十二个城门外都重修了吊桥和瓮城进行防守。

 

察罕帖木儿远水救不了近火,只能继续进攻韩林儿和刘福通。此时察罕帖木儿已经成为元朝第一大军阀,将关中到山西、河南的大部分地区都握在手中,兵强马壮。他从虎牢关出发,水陆并进进攻汴梁城,将刘福通部和东路军的联系隔断,对汴梁形成了四面包围之势。宋军想要突围和元军野战,都被埋伏杀得大败。最终红巾军粮食吃尽,士气低落,察罕帖木儿探知消息后发动总攻,一举拿下城池。刘福通保护韩林儿向东逃到寿县,韩林儿的母亲、妻子和众多官员都被俘虏。

此次作战是元军平叛以来最大的胜利,奠定了察罕帖木儿元朝第一名将的地位。但是元朝内斗又开始了,占据山西北部的军阀孛罗帖木儿同察罕帖木儿反复拉锯。东路军在田丰的领导下继续北伐,攻占了保定、太原、阳泉等地。元顺帝连忙派军抵挡,并试图招安田丰,田丰却直接杀掉元使,攻下邯郸城。察罕和孛罗二人见红巾军再次进入山西,便暂时联手将起义军打败,但这二人并不想进一步帮元廷搞定河北的红巾军,而是开始作壁上观,对元顺帝的命令置若罔闻。

眼见元朝内战开始,关铎终于决定入关。他兵分两路,一路走卢龙道攻破大宁,一路走沿海道路拿下永平路(今河北秦皇岛)。元军攻打不下,只能同东路军对峙起来。恰好这时漠北藩王阳翟王起兵造反,元顺帝派兵镇压却全军覆没,元将仅以身免。

 

兵败高丽,饮恨东北

当初蒙古军多次征讨,彻底将高丽降服。元朝建立后,为了东征日本,将高丽变成了元朝的征东行省。元皇室同高丽王室联姻,结成了紧密联系。元顺帝幼年时曾在高丽生活过,他的奇皇后也是高丽人。高丽还派出了很多军队参与对红巾军的征讨。张士诚接受元朝招安后,也同高丽建立了一定的联系。

得知高丽准备收留元顺帝的消息,关铎十分气愤,准备攻打高丽,截断元顺帝的东逃之路。关铎首先派人试图拉拢高丽站在自己一边,结果被拒绝。关铎于1360年派出一支三千人的先头部队试探高丽的实力,发现并没有遇到高丽的顽强抵抗。于是关铎派毛居敬率领四万宋军攻破义州、新义州。

此时高丽部分政治势力见元朝倾覆在即,准备背叛元朝,同国内的亲元派争斗不休。日本倭寇也不断入侵高丽沿海地区,使得高丽首尾难以兼顾。高丽恭愍王派出户部尚书前来同宋军议和,也被拒绝,于是双方在清川江北的铁山大战。王氏高丽是武人政权,军队战斗力较强,竟将身经百战的宋军主力击退。不过宋军马上卷土重来,连破高丽军阵,南下攻克平壤城。高丽恭愍王一面准备南逃济州岛,一面调集全国军队抵抗宋军。

1360年正月,朝鲜半岛的冬天十分可怕。主力是南方人的宋军不耐风寒,许多人被冻伤,战斗力大减。在高丽军的持续进攻下,宋军只能从平壤撤退,在咸从被高丽阵斩两万多人,残军只能渡过鸭绿江回到辽东。宋军不甘心失败,派遣舰队在朝鲜半岛西海岸登陆,结果因后勤不济只能撤回。

此次征讨高丽失败,使得东路军损失了几万精锐老兵,伤筋动骨。屋漏偏逢连夜雨,自从毛贵死后,田丰的威望不足以统领山东,使得山东的宋军出现了山头林立的情况。察罕帖木儿想要借打击宋军的威望压孛罗帖木儿一头,见此机会就率领大军进攻山东,派年轻的养子王保保(扩廓帖木儿)攻破长清。田丰派部队出战,结果大败,退守东平,接受察罕帖木儿的招降。在田丰的帮助下,山东几乎所有的宋军城池都被察罕帖木儿拿下,只有益都(今山东青州)坚守了下来。

山东基本被察罕帖木儿拿下,使得关铎的中路军陷入了尴尬局面。辽河平原沼泽密布,人口稀少,辽东地区的社会生产也还没有得到恢复和开发,不适合作为牢固的根据地。于是关铎再次把目光投向高丽,想要夺占高丽作为新的根据地。他放弃了辽阳、沈阳等城池,仅保留辽南的盖州、复州等精华地区,随后率领二十万宋军越过鸭绿江。高丽军面对宋军五战皆败,只得坚壁清野,将粮食和人口转移到慈悲岭。关铎继续南下攻克安州,以安州指挥使为宋军元帅,向高丽各地发布文告,让高丽百姓带着粮食迎接宋军。

做完这些后,关铎对高丽王城开京发动总攻,并一举拿下。关铎焚烧了高丽王府,还顺便招降了十几万高丽人加入宋军。一些高丽人选择将家族女性成员嫁给宋军将士,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宋军对高丽人的警觉。正当宋军在开京逗留不前时,一支二十万人的高丽大军悄悄绕到了开京东北,后来当上李氏朝鲜开国君主的李成桂趁着宋军在城内诵读经文时,突然率军从东北角先登杀入。

关铎闻讯大惊,连忙组织抵抗,没想到那些与宋军联姻的高丽人把宋军的战马藏起来,使得宋军只能步行与之作战。高丽军趁宋军陷入混乱之际,突袭宋军中军,关铎和十万宋军全部战死。潘城率领剩余的十万人突围而出,撤回了辽南地区。元军得知关铎战死、宋军大败的消息,派高家奴攻打辽南,高丽军也前来协助。潘诚难以抵挡,便率军避开敌军向上都进发,结果孛罗帖木儿早就率军等着宋军前来。宋军再次大败,潘诚被迫投降。

至此,东、中、西三路宋军几乎全灭,轰轰烈烈的龙凤北伐宣告失败。刘福通也在一年之后遭到张士诚的偷袭而身死。如若毛贵不被赵钧用杀害,山东不被察罕帖木儿占据,那么韩宋政权至少会有一块稳固的北伐根据地。如若关铎不全军压上攻打高丽,在高丽境内时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那么即便是拿不下高丽,也不至于遭受惨重损失。更重要的是,如果韩宋政权有一个绝对的领导核心,那么各军就不会陷入各自为战甚至自相残杀的局面。

不管怎样,这次北伐都书写了多个历史第一:第一次有宋军出塞进攻草原,焚烧敌方都城;第一次有宋军攻占辽东,试图入关进攻元都;第一次有宋军进入朝鲜半岛,攻下敌方首都。元朝用它最后的气运守住了大都城,直到几年后被赶出塞外。至此,宋军在另一个时空内完成了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绝地翻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大宋”不光差点灭了元朝,还攻入朝鲜半岛,一度拿下高丽王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