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抑或”不要写成“亦或、异或”

“抑或”是一个常见于书面语体的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在使用中,有时人们会将“抑或”的“抑”误写为与之同音的“亦”,即“亦或”。例如:

(1)无论是“千万工程”还是“浦江经验”,亦或是“民情日记”,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关键小事”,让老百姓得实惠。(人民论坛网2023年7月8日)
对语言文字规范要求更加严格的学术论文,同样存在该误用。例如:
(2)《状态性平和亦或是倾向性平和?平和的概念、测量与文化差异》(《心理学探新》2021年第5期)
(3)《现实主义:广阔道路亦或崎岖险径——1940年代末胡风的理论探索及其历史张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第11期)

(4)《“因商而游”亦或“寻文而至”?——“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入境旅游业》(《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年第3期)

以上三例都是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标题。笔者在知网总库以“亦或”为篇名,检索出275条中文文献结果,其中不乏核心期刊、中国语言文学领域的期刊、硕博士论文等;以“抑或”为篇名,检索出5,663条中文文献结果。从比例上看,有95.4%的文章能够准确使用“抑或”;但是单从数量上看,275条“亦或”的搜索结果仍然很多,可见即便是在语言文字使用严格规范的学术论文写作中,仍有较多误用。
“抑或”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现汉》)中有专门词条进行解释:“表示选择关系:不知诸位是赞成,~是反对。”“抑”在《现汉》中的连词释义有一项为“表示选择,相当于‘或是、还是’”。“或”在《现汉》中的连词释义为“或者②③”,“或者”词条第②③项为:“用在叙述里,表示选择关系”“表示等同关系”。可见,“抑”和“或”用作连词时都可表示选择。汉语中存在着一种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组成的同义复合词,如“朋友、道路、畏惧、删除、昂贵、柔软”等,显然“抑或”也属于此类合成词。

为何会有许多人误用“亦或”呢?“亦”在《现汉》中的释义为“也(表示同样);也是”。笔者推测,使用者想要表达的是“可能是 A情况,也可能是 B情况”,并且希望使用“抑或”作为连接词,但由于对“抑或”字形不熟悉,或对“抑”的字义不了解,故将表示选择关系的“也可能”等同于与“抑或”同音的“亦或”。实际上,“亦或”并未收录于《现汉》《古代汉语词典》,但在古代文献中能查阅到。例如:

(5)故神亦往焉,观其苛慝而降之祸。是以或见神以兴,亦或以亡。(《国语·周语·内史过论神》)
(6)故有跋涉而游集,亦或密迩而不接。(《抱朴子·外篇·博喻卷》)

例(5)的意思是:因此神灵也要降临,观察昏君的暴虐邪恶而降下灾祸。所以有些国家出现神灵而兴旺,也有些国家出现神灵而败亡。例(6)的意思是:所以有些人跋山涉水,只为了交游和集聚,也有些人即便距离很近,也不来往。在这两个例子中,“亦”作副词,表“也”;“或”作指示代词,表“有的、有些”。因此,古汉语中的“亦或”并非一个合成词,而是一个短语,意义也和现代的“抑或”完全不同。
另外,也有人将“抑或”误用为“异或”。同“亦或”一样,“异或”也是使用者“因义生文”得来的。使用者想表达的应是“有的是 A情况,不一样的可能是 B情况”,并希望强调两种情况不同,因此选择使用“差异”的“异”。例如:

(7)是自身就没有什么知识产权可以申请,还是根本就搞不清楚什么产权可以保护呢?异或是我们国家的知识产权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呢?(“CCL”语料库)
现代汉语中确实存在“异或”一词,但并非表选择,而是一个逻辑运算符。上例中,“异或”使用错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纠错|“抑或”不要写成“亦或、异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