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说文|“上、下”表去往,用法有不同

日常生活中,“上厕所、下厨房”是十分常见的说法,为何一般不说“下厕所、上厨房”?可见“上、下”虽都可表示去往之义,用法上却有细微差别。王维佳从词汇发展演变角度考察了“上厕(所)、下厨(房)”的用法,认为前者的形成源于空间位置,而后者的形成是出于心理原因。请看——

汉语中有许多常用语,人们虽不断使用,但很少细究其形成原因。“上厕所”和“下厨房”就是这样的常用语。依照《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于“上、下”的解释,二者皆有表示去往某处的“去、到”义。“上”一般表示去往高处,“下”一般表示去往低处,例如“上北京、下江南”等。厕所污秽,相较于厨房而言,应在心理层面上处于低位,为何去厕所用“上”,去厨房却用“下”?一般不说“下厕所”和“上厨房”(“上厨房”虽可成词,但仅表示到厨房去,失去了原来所具有的到厨房烹饪这一含义)。语言学界关于这一问题多有讨论,有学者认为古代厕所在屋外,厨房在屋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由内至外移动为“上”,由外至内移动为“下”;还有学者认为,“上厕所”的“上”并不是表示位移而是表示实施行为的意义,“厕所”也不是表处所而是一个事件。本文以历时的眼光,从词汇发展演变的角度来探讨。

去厕所方便,在笔者目及文献中,最早被称为“如厕”,见于《左传·成公十年》:“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如”在先秦文献中表示去往,因此“如厕”也就是到厕所去。俞理明《“上厕所”的来源和它的理据》一文归纳了六朝以前文献中所记载的上厕所的表达形式,有“如厕、奏厕、在厕、入厕”等,认为“上厕”虽然在六朝文献中有用例,但数量较少,且都为唐宋时写定或转录,推测应为唐宋用语。该文所举六朝例证为《初学记》卷二十五引东晋习凿齿《襄阳记》:“刘季和性爱香。直宫,尝上厕,过香炉上。”此例又见于《艺文类聚》卷七十《服饰部下》:“《襄阳记》曰:刘季和性爱香,尝上厕还,过香炉上。”《太平御览》卷七百三《服用部》:“《襄阳记》曰:刘和季(刘季和)性爱香,上厕置香炉。”各本虽文字有异,但去厕所方便皆记为“上厕”。除《襄阳记》之外,我们在文献中还发现两个后代类书转录六朝文献的“上厕”用例。

如此看来,六朝时期是否未有“上厕”一词?其实不然,在魏晋六朝译经中可见佛家称上厕所为“上厕”,无其他形式,例如:

(1)一上厕一洗浴,如此净衣不得上厕。(北周耶舍崛多译《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

佛经翻译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一般采用当时的口语,信者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可以听懂读懂。六朝时期译经中皆记“上厕”,再综合前文所举后代类书转录的六朝文献,可以说明在当时的口语中,“上厕”已经取代“如厕”等成为主流用语。

先秦时期,上厕是在地面上掘坑,最后用土将坑填起来。到了汉代,厕所的形制发生了巨大改变,出现了猪圈厕:下层为猪圈,上层为厕所,整体类似楼房,厕门与地面由台阶相连。这种猪圈厕一直沿用到六朝时期。据考古资料显示,在六朝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猪圈厕模型明器。正是因为厕所的形式类似楼房,去厕所方便如同上楼一般,所以才形成了“上厕”的表达。

“下厨房”也称“下厨”,由动词“下”与处所“厨房”构成,最早出现于明代小说。例如:

(2)这每日扰奶奶已是不安,又劳奶奶自己下厨房,这怎么当的起?(《醒世姻缘传》第五十五回)

“下”有前往义,《汉语大字典》对于此义的解释为:“通常指由西往东,由北往南,由上游往下游。”依《汉语大字典》所举例证《左传·襄公十六年》“警守而下”来看,此义早在先秦时期就已产生。“下”表前往时,其后所跟处所的位置当是相对较低的,如“下江南”等。

“下”为何可以与“厨房”构成“下厨房”的搭配?其实,这与厨房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而与其在人们心中的心理位置有关。厨房是做饭的地方,做饭就免不了杀鸡宰牛的血腥之事。《孟子·梁惠王上》称:“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君子不忍心见杀生,将厨房建造在远离自己的地方,这就拉开了厨房和君子所处的高堂在心理道德上的距离。君子仁义,故高堂在上;厨房污秽,因而在下。儒家认为君子不应去厨房,那么,在厨房杀生的就是小人或下等人。因此,后来在厨房做饭之人又被称为“厨下”。例如:

(3)术既为雷薄等所拒,留住三日,士众绝粮,乃还至江亭,去寿春八十里。问厨下,尚有麦屑三十斛。(《三国志·袁术传》)

(4)吴主惊喜,问象曰:“可食不?”象曰:“故为陛下取以作生脍,安敢取不可食之物!”乃使厨下切之。(《三国志·赵达传》)

到了唐宋时期,“厨下”不再仅指做饭的人,也可表示厨房。例如:

(5)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新嫁娘词》)

(6)那翠莲听得公公讨茶,慌忙走到厨下,刷洗锅儿,煎滚了茶。(《快嘴李翠莲记》)

(7)天师令且收之,遂延卿入院,至厨下。见一大灶。下燃火,上有铁筒,闭盖数重。(《太平广记·神仙·王卿》)

由此可见,厨房在人们的心理上一直都处于下等位置。去厨房称为“下厨房”,正如去市井小巷的餐馆吃饭被称为“下馆子”,而去高档酒店用餐则称“上酒店”一样。

综上所述,“下厨房”与“上厕所”不同,“上厕所”的形成是因厕所所处空间位置较高,而“下厨房”的形成是因厨房在心理层面上的位置较低。二者虽然表层结构皆为“动词+处所名词”的形式,但其形成的内部原因属于空间和心理不同的两类。仅从语言学普适性语法理论层面进行共时平面角度的分析,虽能得出颇有精到之处的结论,但还需要考虑到词汇的形成是语言长期凝练形成的结果,才能形成更符合实际的结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谈语说文|“上、下”表去往,用法有不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