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一种固执己见的人,绝少听进别人的意见和劝说,人们称之为“拗人”,也算得“牛人”之一种。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就是这样一个人。
相传,有次宋仁宗宴赐群臣,让群臣在池塘里钓鱼,钓上来后或红烧,或清蒸。王安石不喜欢钓鱼,也不善钓鱼,便枯坐塘边,把一碟子用面粉做成的鱼饵,一粒一粒扔进嘴里吃了个精光。宋仁宗知道了,第二天便对宰相说:“王安石是个伪君子。人心不在焉也许误食一粒鱼饵,哪有把一碟鱼饵全部吃掉的?”然而,就是这个“伪君子”,后来却成了北宋王朝的堂堂宰相。
王安石的宰相职位也可以说是花费多年工夫“拗”出来的。在宋仁宗、宋英宗两朝,王安石一再谢绝到京师做官。《宋史·王安石传》载:“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他越谢绝到朝任职,朝野上下就越希望他出来做官。一时间,朝拜者、请安者、侍奉者络绎不绝,“以金陵(即王安石)不作执政为屈”,王安石的名声惊动朝野。这当然是有复杂原因的,得不到当朝皇帝的赏识是其中关键。直到宋神宗明确表示对他的欣赏时,王安石才愿意入京任职。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位刚即位的年轻皇帝充满野心,想使国家强大繁荣。不过,王安石还是称病拖了半年多才进京。
早在嘉祐三年(1058)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王安石便提出要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不过当时并未引起皇帝的重视。王安石为了实现他的变法意图,以不做官的手段求官,几乎等待了前半辈子,现在机会终于来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
王安石对于变法,态度十分决绝,扬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虽然新法实施步履维艰,甚至在实践中碰得头破血流,但是王安石坚定执着。他容不得一点不同意见,得罪了不少人,得了一个“拗相公”的称号。殊不知,反对派中也有等着和他对着干的“拗人”。最终,神宗无奈,只好诏命:暂停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等八项新法。此后,王安石退隐江宁(今江苏南京),史书记载其所筑住宅,不设墙垣,仅蔽风雨而已,后来更舍宅为寺。
“拗相公”王安石,所持观点每每与人不同,且有其独到之处。即便是他政治上的死敌司马光也不能不承认:“王安石为人并不甚坏,其过端在刚愎自用。死后朝廷应以优礼葬之。”王安石为政功过,历史自有定论,就为人而言,他是个不失赤子之心的读书人,一个文章和道德都无可挑剔的文人;是“儒家中的改革派,官场中的读书人”,也是历代文人中为数不多的真正影响了国家命运的官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走近名家|“拗相公”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