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新学期,教写作就看《中学生写作课》

新学期,写作课该教什么?怎么教?老师们不妨翻翻《中学生写作课》(七至九年级)这套书。或许,这套书能成为我们写作课备课路上的灯塔,为我们提供宝贵的资料和灵感,引领我们找到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让写作课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学生写作课》(七至九年级)由语文出版社出版,张水鱼和王海燕主编,全国各地优秀的语文教师共同编撰而成。这套书既有匹配统编初中语文教材36个单元主题的同步作文,也有涉及校园日常、社会生活等主题的情景同步作文。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各单元的【知识梳理】栏目确定写作学习元素,再结合【教材解读】栏目设计写作任务,细化写作学习活动,最终形成写作课教案。
王荣生曾经提出“我国语文课为什么几乎没有写作教学”的疑问。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如课标、教材、教师教学水平、教师写作能力等。但长期出现这样的问题,不能全怪语文教师。相反,语文教师是最想打破写作困局,上好语文课,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写作教学内容是写作课的关键,但也恰恰是最大的问题。如何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重构写作教学内容,成了语文教师破局的切入点。
写作课能教的是具体的表达方式、结构技巧和过程写作策略,其中的核心是写作知识。然而,语文教材单元缺少明晰的写作知识,尤其是写作核心知识。比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仿写”,教材中的写作知识仅是从选篇阅读鉴赏的角度提出了“学习仿写的角度”的知识。如“首先,可以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比如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由得知叶圣陶逝世的消息写起……其次,还要注意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比如上面《安塞腰鼓》中的例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总之,学习仿写,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这样一段学习仿写的写作知识总结既没有提供学习仿写具体的方法、策略,也没有说明仿写步骤。仿写的陈述性知识替代了仿写的程序性知识,仿写教学内容的实操性受限。
对教师来说,需要创生和重构的写作知识很多,尤其是关于如何仿写的核心程序性知识。从哪儿创生和重构?怎么创生和重构?《中学生写作课》提供了相应的写作知识资源。在《中学生写作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仿写”的【知识梳理】栏目,编者用心地从仿写的常见形式、仿写的写作要领、仿写的注意事项等方面提供了学生学习仿写需要关注的方法和路径。比如,“仿写的常见形式”有仿照佳作构思、佳作的语言、佳作的写法,不仅梳理了教材中的写作知识小文,而且从如何仿写入手,提供了更多具体可操作的程序性知识。其中,仿照构思部分提出“可以学习这种优秀的思路、结构,写写其他季节的景物,也可以写一个地方的景物。就是把一个大的写作对象分解成几个具体的小对象进行描写”。《中学生写作课》中的【知识梳理】和【教材解读】两个栏目为语文教师提炼写作核心知识提供了脚手架。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学情,从这两部分内容中梳理出每个单元写作课需要教授的写作核心知识,确定学生学习写作的内容。
如果说,《中学生写作课》为教师设计写作课提供了充足且匹配的写作知识资源,那么对学生来说,《中学生写作课》则提供了丰富且适宜的写作学习资源。《中学生写作课》内含51篇教师下水文,151篇学生佳作和154个精彩片段。学习写作,借鉴是重要的手段。取他山之石,攻己之玉。教师的下水文,有的用学生的口吻,按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典型材料来创作。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抓住细节”,下水文《流泪的那一刻》以学生的视角描述雨天父亲来接“我”放学的小事。这样的小事是普通学生都会遇到的典型事件,其中的细节描写也是雨天骑车接人常常出现的。这样的下水文令学生感到熟悉,易于模仿。有的下水文则是从教师的视角,把写作的方法和运笔行文的微妙融于作品当中,给学生优化作文树立榜样。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记事”,下水文《那一次,我真遗憾》记叙了自己与萍水相逢的棋友之间的故事,点明“他乡之客如有一见如故之缘,简简单单交个朋友,聊聊天,下下棋,真诚以待,哪里需要什么理由?”这样的下水文不仅能引导学生学会记事中的人物描写、心理描写等写作技巧,而且能激发学生生发与人真诚相待的善意。除此之外,【学生佳作】和【精彩片段】都为学生学习借鉴提供了资源库。学生通过阅读和模仿这些佳作和片段,可以掌握潜藏在作品中的写作知识。
写作课是一个共生互动的过程,仅靠语文教师的写作课犹如琴弓无弦,难以奏出完整旋律。同样,仅靠学生的暗中摸索、独自练习,写作课亦如孤舟无桨,难以乘风破浪。真正的写作课既要教师教,也要学生学,既要教师写,也要学生写。在师生同题共写过程中实现师生思想同频,最终凝聚成共振的力量,达到同步进步。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邓春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荐书|新学期,教写作就看《中学生写作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