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褫夺”的“褫”字不读hǔ,那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呢?

“褫”字的读音

“褫”字,正确读音为【chǐ】,与“齿”同音,属于典型的汉语声母ch与韵母i的组合。

“褫”字的含义
1. 剥夺、革除

“褫”字最常见的用法便是表示剥夺、革除之意。在法律语境中,“褫夺”一词常被用来指依法剥夺某人的某项权利或职位,如“褫夺公民权”、“褫夺军衔”等。同样,“褫革”指革除官职或身份,“褫职”则直接指革除职务,这些用法都体现了“褫”字剥夺、去除的强烈意味。

 

2. 脱去、解下

除了剥夺的意涵外,“褫”还可表示脱去、解下的动作。例如,“解佩而褫绅”,这一表达源自古代文学,形象地描绘了人物解开身上的佩饰并脱下官服的场景,既展现了礼仪的庄重,也隐含了某种情感或态度的转变,如远离尘嚣、回归本真。

“褫”字在古文献中的应用
1. 《易经·讼卦》中的“终朝三褫”

《易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其《讼卦》中的“终朝三褫”一句,深刻揭示了讼争可能带来的连续挫败与损失。这里的“褫”字,生动地描绘了讼事中人因争执而不断失去或被剥夺的境遇,既是对讼争结果的直接描述,也是对人们处理纷争时应持态度的深刻警示。

2. 《雪赋》中的“念解佩而褫绅”

南朝文学家谢惠连的《雪赋》中,“念解佩而褫绅”一句,以雪为背景,借由解佩脱绅的意象,表达了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这一描写不仅描绘了雪后世界的纯净与宁静,更寄托了作者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3. 高启《书博鸡者事》中的“乃褫豪民衣自衣”

明代文学家高启在其作品《书博鸡者事》中,通过“乃褫豪民衣自衣”这一情节,展现了主人公不畏强权、勇于斗争的精神风貌。这里的“褫”字,既是对豪民财富的剥夺,也是对正义与公平的彰显,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矛盾与冲突,以及人民对于正义的追求与渴望。

“褫”字的成语

1、“褫其华衮”(chǐ qí huá gǔn)意味着移除某人身上那层华丽且可能伪装的外衣,即皇帝或高官的礼服象征,以此来揭示其真实的面貌。它常被用来比喻揭穿某人刻意营造的假象,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2、“惊心褫魄”(jīng xīn chǐ pò)描绘了一种极度的恐惧感,仿佛心

灵受到震撼,魂魄都要被夺走一般,与“惊心丧魄”表达的意思相同,都是形容恐惧到了极点。这一成语源自《焦氏笔乘·支谈下》,用以形容某种情境或事件给人带来的深刻恐惧体验。

3、“魂惭色褫”(hún cán sè chǐ)则生动地描绘了人在极度惶恐、惭愧之下,脸色大变,失去常态的情景。它反映了内心的极度不安与恐惧,乃至外在表现上的失色与失态。唐代司空图在《释怨》中运用此词,意在表达某种情境下人物内心深刻的惶恐与不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褫夺”的“褫”字不读hǔ,那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