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叹为观止”不用于贬义

“叹为观止”表示赞叹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是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使用频率都比较高的一个成语。使用“叹为观止”有哪些注值得注意的问题?何伟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分析。请看——

马伯庸《显微镜下的大明》内容跌宕起伏,精彩纷呈。其中有这样一句话:
(1)于是劳动人民又发明了一个更叹为观止的办法。

此句表述欠妥,有待商榷。句中“叹为观止”运用有误。叹,赞叹;为,以为;观止,看到此处完全足够,不必再看下去。《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释义为:“春秋时吴国的季札在鲁国观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看到这里就够了,再有别的乐舞也不必看了(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后来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也说叹观止矣。”《左传》里的相关原文为:“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我们来看看《汉语大词典》里列举的例证:
(2)诸女足蹑素履,舞时离地轻举,浑如千瓣白莲花摇动池面。更佐以乐音灯影,光怪陆离,不可逼视。生抚掌称奇,叹为观止。(王韬《淞隐漫录·海外壮游》)
(3)有一次我在该地的工艺品陈列室中见到,明明知道那是假的,却仍然无法分辨,不禁叹为观止。(秦牧《艺海拾贝·酷肖》)
(4)她不仅把包厢中那些迷恋她的野心家征服了,便是后厅、楼座、阁楼那些后排听众,他们是真正爱好戏剧艺术的,也莫不叹为观止。(徐迟《牡丹》)
由以上例证可知,“叹为观止”通常为褒义,表示所见事物已尽善尽美,无以复加。有时简化为“观止”,如古代经典散文集《古文观止》。又如:
(5)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刘鹗《老残游记》)
(6)泱泱大国风,闻乐叹观止。(黄遵宪《纪事》)
(7)迨至歌声磅礴,舞剑划鸣……于是得山叹曰:大哉,壮士之歌也,吾于此观止矣。(胡鄂公《北方实录》)
“叹为观止”一般充当句子谓语部分,如果句子主语是物或其他人,需要在其前加“令人”;如果主语是观者,则无需添加。
本文开头所举例子,说的是一些不想向国家交税、肆意钻法律空子的刁民,想方设法想抹去自家在原始档案黄册里与交税相关的重要信息,有的甚至运用各种手段千方百计想毁灭自家的那页黄册档案。主语写为“劳动人民”不妥,形容这种严重违法行为,也不宜用“叹为观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纠错|“叹为观止”不用于贬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