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校学费要涨?“本地生”定义大变天!升学之路还能不能走?

香港的大学收生政策又有大动作了!

最近,教育局突然放话,正在检讨专上院校的“本地生定义”,还特意提到要参考新加坡的做法

这意味着什么?是不是意味着入学门槛要提高?香港升学之路越来越卷了?!

这事儿其实早在1月21日就有苗头。

当时,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在传媒茶聚上透露,政府正全面审视香港大学的“本地生”定义,因为近年通过各种人才计划来港的学生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考试移民”的争议。

她表示,未来可能会调整收生制度,确保既能吸引人才,又不会影响本地生的升学机会。但当时她并没有透露太多细节。

结果到了2月1日,她终于在电台节目里正式回应了,信息量爆炸。

简单来说,就是未来“本地生”可能不再是一刀切,而是按“层级”收费,学费可能会取决于学生在港的居住年限、对香港的贡献,甚至未来是否打算留港工作。

这事儿可不简单。

因为在香港,“本地生”身份意味着可以用政府资助的学费上大学,一年学费只要HK$42,100(港币)。

而非本地生呢?对不起,学费直接飙升3-4倍,每年最少HK$145,000,热门学科甚至高达HK$200,000+!

如果本地生身份重新定义,那些持香港身份证但没在港长期读书的学生,应该如何归类?他们是否要付更多学费?
而且,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关系到入学竞争! 

近年来,香港推了不少人才计划,像什么“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优秀人才入境计划”……

于是,越来越多内地高学历家庭的孩子持香港身份证在港升学,甚至被戏称为“考试移民”。

他们成绩普遍较好,如果他们全都算“本地生”,那些香港本地土生土长的学生会否更难考入大学?

对此,蔡若莲的回应也挺微妙的。

她一方面承认,这些人才计划子女的确会影响本地生的升学机会,另一方面又表示,政府希望参考其他国家的做法,例如新加坡的多层次收费制度,或许本地生也可以有不同的学费层次。

啥意思?简单来说,未来可能会有三种情况:

1. 传统本地生(在港长期读书) → 继续享受现行低学费;

2. “半本地生”(持香港身份证但没在港长期受教育) → 可能要交比本地生贵但比非本地生便宜的学费;

3. 完全非本地生(没有香港身份证) → 照常缴交天价学费。

与此同时,

学费上涨的事儿也来了! 

由于香港财政赤字严重,政府已经决定在2025/26学年开始,八大本地生学费将连续三年上涨

蔡若莲表示,虽然学费要涨,但“不会影响大学竞争力”,因为香港大学的学费相较其他国家仍然不算太贵

不过,非本地生的学费涨幅更让人关注! 

由于政府减少拨款,大学要“自谋生路”,因此有人提议直接把非本地生学费涨到成本价,也就是HK$300,000左右。

蔡若莲对此持谨慎态度,她直言:“如果非本地生学费飙升到30万,最聪明的学生就不会来了!”

她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新加坡的大学非本地生学费基本在HK$150,000-200,000区间,如果香港的大学涨得比新加坡还贵,那些原本可能考虑来港的学生,可能会转头去新加坡、英国、澳洲等地。

而且,香港的非本地生比例已经越来越高。

过去几年,政府为了让大学多赚点钱,已经把非本地生比例从20%提高到了40%,未来还可能继续放宽。

蔡若莲表示,目前不会设定非本地生的固定比例目标,而是让各大学灵活调整。

而除了学费和招生问题,香港的中小学教育也在悄悄进行大调整。

高小课程即将加入编程,初中会新增人工智能(AI)单元,这意味着香港的教育体系正向科技方向倾斜。

而小学生常识科也要拆分成“人文”和“科学”,让学生有更系统的学习方式

这些调整看似与大学无关,但实际上,未来的大学收生标准,也会逐渐跟着这些课程变化而调整。

综合来看,香港教育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

本地生定义可能被重新划分、学费上涨已成定局、非本地生比例还可能继续增加……

那么,大家怎么看待这些现象呢?评论区欢迎留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香港高校学费要涨?“本地生”定义大变天!升学之路还能不能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