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局突然放话,正在检讨专上院校的“本地生定义”,还特意提到要参考新加坡的做法。
这意味着什么?是不是意味着入学门槛要提高?香港升学之路越来越卷了?!
结果到了2月1日,她终于在电台节目里正式回应了,信息量爆炸。
简单来说,就是未来“本地生”可能不再是一刀切,而是按“层级”收费,学费可能会取决于学生在港的居住年限、对香港的贡献,甚至未来是否打算留港工作。
而非本地生呢?对不起,学费直接飙升3-4倍,每年最少HK$145,000,热门学科甚至高达HK$200,000+!
近年来,香港推了不少人才计划,像什么“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优秀人才入境计划”……
于是,越来越多内地高学历家庭的孩子持香港身份证在港升学,甚至被戏称为“考试移民”。
对此,蔡若莲的回应也挺微妙的。
2. “半本地生”(持香港身份证但没在港长期受教育) → 可能要交比本地生贵但比非本地生便宜的学费;
3. 完全非本地生(没有香港身份证) → 照常缴交天价学费。
学费上涨的事儿也来了!
蔡若莲表示,虽然学费要涨,但“不会影响大学竞争力”,因为香港大学的学费相较其他国家仍然不算太贵。
不过,非本地生的学费涨幅更让人关注!
由于政府减少拨款,大学要“自谋生路”,因此有人提议直接把非本地生学费涨到成本价,也就是HK$300,000左右。
蔡若莲对此持谨慎态度,她直言:“如果非本地生学费飙升到30万,最聪明的学生就不会来了!”
新加坡的大学非本地生学费基本在HK$150,000-200,000区间,如果香港的大学涨得比新加坡还贵,那些原本可能考虑来港的学生,可能会转头去新加坡、英国、澳洲等地。
而且,香港的非本地生比例已经越来越高。
过去几年,政府为了让大学多赚点钱,已经把非本地生比例从20%提高到了40%,未来还可能继续放宽。
蔡若莲表示,目前不会设定非本地生的固定比例目标,而是让各大学灵活调整。
高小课程即将加入编程,初中会新增人工智能(AI)单元,这意味着香港的教育体系正向科技方向倾斜。
而小学生常识科也要拆分成“人文”和“科学”,让学生有更系统的学习方式。
这些调整看似与大学无关,但实际上,未来的大学收生标准,也会逐渐跟着这些课程变化而调整。
本地生定义可能被重新划分、学费上涨已成定局、非本地生比例还可能继续增加……
那么,大家怎么看待这些现象呢?评论区欢迎留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香港高校学费要涨?“本地生”定义大变天!升学之路还能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