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令、让、使”用法之别

表示“致使”义的“令、让、使”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它们的用法是否有区别?李加旭先生考察了出版物中的用例,并梳理了辞书标注和专著解释,对这三个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请看——

“令、让、使”是常用词,但三词的使用相当混乱,让人分不清用法上有什么区别。就连辞书的释义也不清晰,有辞书和专著称三者为动词,有的专著将其归于虚词中的介词。要分清“令、让、使”的用法有相当大的难度,笔者尝试作出区分。
01
先看出版物中的用法。
“令”的用例如下:
(1)令情况更为复杂的是燃料问题:“豹”-2主战坦克和“挑战者”-2坦克使用柴油,而美国制造的 M1“艾布拉姆斯”坦克使用航空煤油。(台海网2023年1月30日)
(2)美国官员声称,向乌克兰提供一系列越来越先进的武器系统,包括重型武器,并不是令事件升级。(中华网2023年1月30日)
(3)表面上团结两国的库尔德实则令两国疏远,居住在边境两侧的库尔德人一直是安卡拉和大马士革的问题。(海外网2023年2月9日)
(4)中国人的目标不是“分裂”欧洲,而是令法国在处理对华关系时更具独立性。(2024年5月13日《参考消息》)
“让”的用例如下:
(5)因为建立了标准,教学评一体化在实践中的落地才具备可操作性,才能让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可教、可学、可评。(《初中数学教与学》2022年第1期)
(6)万强先轻轻用毛刷清扫接头多余的铁屑,再用螺丝刀调整绝缘片的位置,让绝缘接头与钢轨更加密贴。(《新华每日电讯》2022年8月21日)
(7)公司发动全体员工智慧,让线上商流网、线下物流网互相呼应,共同创新商业模式。(《中国市场监管报》2023年1月17日)
(8)这几件事情,就让这几部电影初具雏形。(《北京青年报》2024年4月24日)
“使”的用例如下:
(9)要让孩子认识和了解各种情绪特征及其后果,特别要使孩子对一些负面情绪有初步的认识。(《家庭教育导读》2017年第12期)
(10)即使学生把教师曾经教给他的所有的知识都忘记了,但还是拥有了使他受益终身的那些东西,这才是教育的真正价值,这才是教育的根本追求。(《小学数学教与学》2022年第1期)
(11)要使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获得应有的发展,就要抛弃“一刀切”的做法,提供个性化培养方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10期)
(12)师道尊严为教师德性的主体建构提供情感支持,使教师感受到职业带来的幸福感、责任感、荣誉感等,进而激发其主体建构的动力。(《东北师大学报》2023年第6期)
02
再看辞书标注和专著解释。
“令”的相关标注和解释如下:
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对“令”的注释分“令1、令2”。“令1”有6个义项,其中与我们要讨论的问题相关的是义项③:“(动)使:~人兴奋|~人肃然起敬。”第4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下简称《现规》)的注释也分“令1、令2”,其中“令1”注释的义项④为:“(动)使;让▷~大家激动不已|~人羡慕|利~智昏。”
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以下简称《八百词》)对“令”的用法没有标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以下简称《虚词例释》)将“令”标记为介词,释义有两点。第一,与“致使、使得”的意思相当,说明由某种原因或条件所引起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多为心理活动。在“令”之后出现的名词或代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主体,最常见的是“人”。例如《无敌三勇士》:“团政治委员吴毅,……虽然处事严肃,态度却十分和蔼,令人愿意接近。”《鲁迅全集》:“相传曹操怕死后被人掘坟,造了七十二疑冢,令人无从下手。”第二,“令”有时是“叫、命令”的意思。例如《鲁迅全集》:“第二天我就代拟了一个别的广告,硬令登载,又不许改动,不料他却又加上了几句无聊的案语。”《虚词例释》指出:1.“使”只有“令”的第一类用法,没有第二类用法;2.“令”的宾语一般指人,“使”的宾语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
“让”的相关标注和解释如下:
《现汉》对“让”的注释义项④为:“(动)指使、致使、容许或听任:谁~你来的?|这件事~你为难了|~我仔细想想|要是~事态发展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义项⑤:“动跟‘我们’连用,表示祈使:~我们相互支持,共同努力!”《现规》对“让”的注释义项⑤为:“(动)容许;使▷不能~他占了便宜|来晚了,~您久等了。”义项⑥:“(动)表示一种愿望,用于号召▷~我们继承先烈遗志继续前进。”义项⑦:“(介)〈口〉用于被动句,引进动作行为的施事者,相当于‘被’▷饭~他们吃光了|纸~风刮跑了|~人打了一顿。”
《八百词》对“让”的解释义项5为:“致使;容许,听任。必带兼语。谁~你把材料送来的?|来晚了,~您久等了|别~集体受损失|~我仔细想一想|~他闹去,看他能闹成什么样|如果~事情这么发展下去,会出大问题的。常用来表示愿望。多用于书面语。~我们永远在一起!|~我们继承他们的未竟之业,继续前进吧!”
《虚词例释》对“让”的解释是:“(介词)用来介绍动作的施事。”释义有五点。第一,表示容许、许可。例如《保卫延安》:“不让敌人前进一步!”“让”可以直接放在动词之前,这时施事可以不出现。“让”通常和“不”“别”连用,表示不允许、不许可或劝阻;也可以不和“不”连用,而单独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让看不?”“他让拿你就拿点儿,他不让拿就拉倒。”有时许可、允许的意思不显著,只是说把一件事交给某人去做,或是使某人或某种事物处于某种状态之下。例如:“他每天都是这样,早早就起来准备工作,让老卫多休息一会儿。”第二,表示致使的意思,相当于“使”或“使得”。例如《保卫延安》:“周大勇坚决地喊话,愉快的声调,让战士们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安稳心情。”第三,表示支使、支派某人做某事。例如《三里湾》:“金生让灵芝接着说完,灵芝便接着说……”第四,相当于“被”。例如《保卫延安》:“云彩让太阳光烧得火红。”第五,用在祈使句中,表示说话人请求做某事的语气。“让”的宾语有时是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例如:“让我给你嫂子出出气!”有时是第三人称,请求的语气不很明显。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使”的相关标注和解释如下:
《现汉》对“使”的注释义项③为:“(动)让;致使:办事~群众满意|加强质量管理,~产品合格率不断上升”。《现规》对“使”的注释义项②为:“(动)让;令▷他的才干~我佩服|她的到来~大家感到意外。”
《八百词》对“使”标注为动词,解释义项3为:“致使;让;叫。必带兼语。他的技术~我佩服|这样才能~群众满意|~落后变为先进,~先进的更加先进|这话并不~人感到意外。在书面上,‘使’有时直接用在动词前。严格掌握政策,不~发生偏差|保证质量,~合于规定标准。”
《虚词例释》对“使”的解释是:“(介词)‘使’有‘促成’‘致使’的意思。用来介绍在甲事物的促使或影响下而相应产生某种动作或状态的乙事物。基本格式是‘甲使乙怎么样’。”例如:“在列宁领导下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世界上六分之一的土地脱离了资本主义的统治。”意思是十月革命的胜利客观的结果促使世界上六分之一的土地“脱离了资本主义的统治”。“使”前有助动词,句中的主要动词不可带“了、着、过”。
03
从上述《现汉》《现规》两部常用辞书的标注和《八百词》的解释看,“令=使、让”“让=使、致使”“使=让、致使、令”,按照这样的释义,分清“令、让、使”的用法,实在难度不小。《虚词例释》这部专著对三词的解释和所举用例,虽然有些烦琐,但对分清用法还有点眉目。笔者总括两部辞书所举用例和两部专著的解释及用例,主要根据《虚词例释》,对“令、让、使”的用法作如下区分:
“令”主要与“人”或表示人的名词、代词连用,其含义是某种原因或条件引起的心理活动;也用于表示命令或强调。除此之外,不用“令”。“让”主要也是与“人”或表示人的名词、代词连用。《虚词例释》举了25个“让”的用例,大多数与“人”或表示人的名词、代词连用,并说明了与事物连用时须用于表示使事物处于某种状态。在表示祈使义(愿望、请求、容许)时,几乎都用“让”。“使”主要用于“甲使乙怎么样”,即乙的某种动作或状态是由甲的促使或影响引起的。
用上述理解分析前面所举12例出版物用法,可得出如下结论:第1~4例中的“令”可改为“使”,第4例中的“令”也可改为“让”(表示一种愿望);第5~8例中的“让”可改为“使”;第9~11例中的“使”均可改为“让”,第12例中的“使”可改为“令”。
以上是笔者的意见和看法,恳请读者鉴别和专家指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纠错|“令、让、使”用法之别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