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说文|“不得”为何表肯定

汉语中有些表达看似否定,实则暗含肯定。比如“那不得让街坊笑掉大牙”中的“不得”,明明加了“不”,却表示“肯定会”的意思。王金颖以“得(děi)”为例,探讨了这种否定形式的特殊功能,揭示它在语用和语音上的独特作用。一起来看——

 

“得”是一个多音字,有三个读音,分别为 dé、de、děi,本文讨论第三种读音的否定用法。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认为“得(děi)”为助动词,有三种意义:

一是需要,比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二是表示意志上或事实上的必要,比如“要取得好成绩,就得努力学习”;三是表示揣测的必然,比如“快要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在具体使用中,表揣测必然的“得”前可以加否定副词“不”,形成“不得××”结构,常与指示代词“那”一起使用,形成“那不得××”结构,而“不得××”与“那不得××”却表示“得××”“那得××”的意思,并不表示否定义。如以下语料:

(1)去巴黎这么远,照他们说的,不得把我晕死?你得想办法别叫我坐那么久的汽车。

(2)开玩笑归开玩笑,真这么干了,那不得让街坊笑掉大牙。

上述例句中,“得”为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相当于“肯定会,一定会”,常用于“如果……,(那)不得……”的句式结构中。例(1)说的是“肯定会把我晕死”,例(2)中的意思为“那样干的话肯定会让街坊笑掉大牙”。结合具体语境,上述例句中“(那)不得××”的意思是“(那)得××”,将否定词“不”删去后,不影响句子的真值语义表达。

为什么“得”用作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时,前加否定副词“不”时并不表示否定揣测“不会、一定不会”,而表示肯定揣测“会、肯定会”的意思呢?这是语言中的羡余否定现象。羡余否定是一种形式上含有否定成分,却并不表达否定意义的语言现象,这些否定成分在句子中并不影响整句话的语义表达,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删除或省略。

表揣测必然的“得”前加“不”有哪些特殊的功能呢?

第一,在语用上具有强调主观评价和反预期的功能。“得”表揣测的必然,是说话人根据现实情况和条件所作的认识和评价,带有肯定性意味,“不”起到强调肯定认识的作用。同时,“不”还具有超预期功能,表示一种高程度义,表示说话人所推断的必然结果超出预期。

第二,在语音上起韵律和谐的作用。如例(1)中“不得”为双音节结构,如果将“不”去掉,读起来很拗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谈语说文|“不得”为何表肯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