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小品、做陶艺、听故事……上过同济这门课的都说好!

在这个充满未知与探索的时代,我们每天都接触着各种各样的材料,那些看似普通无奇的材料背后隐藏着怎样改变世界的秘密。在同济大学有这样一门课,它不仅打破了传统课程的框架,还让“材料科学”这四个字变得生动、有趣,甚至酷炫起来。

这门宝藏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任远老师的《改变世界的材料》,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课程名称,同学们却给予高分评价:张老师的这门课是一门让科学“活”起来的趣课,张老师本人也是一位集幽默和智慧于一身的“段子手”,非常有意思。

随处可见的塑料薄膜,坚固耐用的建筑材料,高性能的航天器材,新型的生物制品,尖端的电子设备……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材料,人类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再到现代社会的科学奇迹,材料科学的这把钥匙轻轻一转让无限可能触手可及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材料科学是一门基础且严肃的学科,走进张任远老师的课堂,很多理论原理都会变得妙趣横生。张老师仿佛天生自带“段子手”属性,总能在讲解复杂理论时,穿插一些轻松的小笑话。让原本沉闷的知识点瞬间变得接地气,让同学们忍俊不禁的同时,也悄悄种下了求知的种子。

材料科学是一门动手实践满满的课程,课堂上会出现这样一幕,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拿着搅拌棒面对着一堆混凝土,创作着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如动物玩具模型等。

张老师让学生们亲手操作感受材料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这样的实践不仅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到材料的魅力,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张老师还曾经带着同学们走出教室去做陶艺,同学们化身陶艺大师,通过揉、捏、拉、塑等手法捏制出一个个承载着自己创意的小陶罐,感受泥土在手中变幻无穷的魔力。

材料科学也能演起来?张老师鼓励同学们通过小品、短剧的形式来演绎他们对材料的理解,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大家耳目一新。同学们踊跃报名参与,让讲台变身舞台。

同学们或化身科学家,讲述新材料的发现历程,或变成历史人物,再现材料发展史上的关键时刻。这些创意十足的表演,不仅让课堂氛围达到高潮,也让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对材料科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传统课堂焕发新生

张老师的课程之所以如此吸引人,还因为他那份对教学内容的不懈追求,每学期他都会对课件进行反复打磨和更新,尽力确保课程内容都能紧跟社会热点和科技前沿。从最新的材料研究成果到日常生活中材料应用的趣事。张老师总能巧妙地将这些元素融入课堂,让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说起张老师的课堂,同学们纷纷赞不绝口。在张老师的课堂上,科学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知识,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他会讲述科学史上,奋力拼搏的感人故事,以及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故事让同学们对科学充满敬畏心,更激发了大家投身科研事业的热情,让更多人明白每一项科学成就的背后都是人类智慧与勇气的结晶。这些发自内心的评价,就是对张老师这门课的最好证明

《改变世界的材料》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次探索未知,激发潜能的奇妙旅程。张老师说希望每一位走进这堂课的同学,通过一节节看似普通的材料科学课程,逐步激发自己的创意和热情,感受科学的魅力,燃起心中的科学之火。更期待同学们都能成为改变世界的“材料魔法师”,努力去书写更璀璨的科学篇章,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演小品、做陶艺、听故事……上过同济这门课的都说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