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我的文稿写作进入了“瓶颈期”,文思枯竭,屡屡碰壁。夜来读书,我反躬自省,正己修心,故在此分享,与诸君共勉。
文稿写作应铢积寸累,日就月将。平时广泛积累是文稿写作的基础。从中央精神和相关政策法规,到基层存在的问题困难,再到专家学者的观点,实际工作的进展,其他地区和部门的好做法,都应广泛涉猎搜集。综合考虑材料的典型性、新颖度、说服力,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来决定素材的主次、取舍和详略,真正让素材和观点相得益彰,共同形成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好菜”。储备素材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年轻干部只有自觉养成善于学习、善于积累的好习惯,才不会“文到写时方恨少”。学贵有恒 ,文稿写作应长期坚持,最忌“一日曝十日寒”,需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韧劲,才能日就月将、精进不止。譬如西晋文学家左思在写作时,家门口、庭院里、厕所里都摆放着笔和纸,偶尔想出一句,马上就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坚持了十年终成佳作《三都赋》,人们竞相传抄、赞不绝口,一时间“洛阳纸贵”。
文稿写作应勤于下厨,朝耕暮耘。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许多人被问及自身厨艺水平时,自嘲难以下咽,同样被问及写作水平时,自喻不通文墨,总以各种理由把写作拒之门外。渐渐陷入“不想”和“不会”的循环,于是纷纷青睐于“点外卖”般的“快餐式”写作,将别人的成品复制粘贴、匆忙下肚,虽然暂时填饱了肚子、完成了任务,失去的却是吸收食物营养的原汁原味、提升写作能力的绝佳机会。只有主动烹饪、勤于下厨,厨艺才能有所进步。同样,文稿写作只有亲身经历、笔耕不辍,先从“蛋炒饭、清水面”式的简单信息文稿入手,不因懒惰懈怠错过写作机会,才能真正成长。有道是:“常看胸中有本,常写笔下生花。”只有勤写多练,不断地积累写作经验、探索写作技巧、摸清写作门道,才能逐步走上从“家常小菜仍然举步维艰”到“满汉全席不过小菜一碟”的蜕变之旅。
文稿写作应千锤百炼,矢不轻发。在不完全统计下,我们局机关过去一年写过的重要文稿就有1000多页,句句都是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一起反复打磨、数易其稿才形成的。多“改”是文稿写作的关键,一篇好文章需要反复推敲、仔细打磨、精益求精。鲁迅先生对于修改文章这样说道:“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好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修改是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文章质量、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只有对自己文章不断进行调整、核实、删改、增补,以“实干之举”激活“不愿写”的心,才能做到观点正确、故事精彩、逻辑严密。只有写的多了,改的多了,才能够写出感觉来、写出经验来、写出能力来、写出自己来,写出受人称赞的好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朱彦兆:浅谈文稿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