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家|王维:句句皆禅为“诗佛”

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多写景佳句,其后期作品往往体现观照内心的禅宗精神。他有怎样的人生经历?为何如此深刻地受禅宗文化的影响?一起来看四川南充开放大学王旗老师的解读——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著名山水田园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红豆生南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流传千古的诗句,均出自王维之手。王维中年以后写的诗具有浓郁的“佛性”,后人称他为“诗佛”,享有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一样的盛名。

王维的笔下,自然之景为什么被描摹得那么空灵静谧?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佛教禅宗文化对他的影响谈起。

佛教于东汉初年从印度传入我国,兴盛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唐朝。唐朝时,佛教对生死关系的深切参悟和对世界本质的透彻理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当时的不少诗人,如柳宗元、贾岛、白居易等,都有一定的佛教情缘,都曾与寺院禅林的僧人有过很多交往。其中,笃信佛教、精通佛理、参禅悟道最甚者首推王维。

王维出生在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一个佛教徒之家。在虔诚信佛的母亲的教导下,王维从小即吃斋念佛。唐玄宗开元九年(721),21岁的王维进士及第,然而入朝为官(大乐丞)仅几个月,便因“伶人舞黄狮子”之事受牵连被贬到偏远的济州。对此,王维充满了委屈和愤懑。此后十多年,他虽辗转多地,但一直未受重用。直到中年,王维才受到中书令张九龄的提携,回到京城任右拾遗,后又升为监察御史、吏部郎中。然而好景不长,几年后张九龄被罢相,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先后执政,唐朝政治遂由开明转向黑暗。妻子的意外亡故也让王维痛苦不已。“安史之乱”时,年过半百的王维追随玄宗不及,落入叛军之手,先被投入大牢关押,后被胁迫出任伪职。“安史之乱”平息后,王维因此被朝廷再次贬官,直到去世前才升为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奸臣当道、仕途屡遭挫折等残酷现实和爱妻亡故、被迫出任伪职等锥心之痛,让王维体会到了人生的艰难和命运的无常。在江宁(今江苏南京)瓦官寺拜谒了一位精通禅宗义理的“璇上人”后,王维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心想:既然“入仕”出路不顺,何不“出世”找退路?从此,他开始了半仕半隐的生活,一边不舍庙堂以领取朝廷俸禄,得到物质上的保障;一边悠游山林享受隐逸高名,以满足精神需求。开元后期,王维就佛理和人生诸多问题与神会和尚“语经数日”,进行了相当深入的晤谈,还和道光禅师结为挚友,“十年座下,俯伏受教”(《王右丞集》卷二十五)。大德高僧们的点拨如醍醐灌顶,王维更加坚定了半仕半隐的思想。

王维的半隐生活是什么样的呢?他的诗对此有不少描写:“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答张五弟》)“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春日上方即事》)“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些诗把清幽寂静的隐居环境和闲适自在甚至慵懒单调的幽栖独处生活描写得真切而生动。“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寻常生活中的一片云彩、一弯新月、一声鸟鸣、一条溪流,在王维看来都寄寓着空灵的禅意、禅趣,都可以用来抚慰自己。

王维佛教信仰的主要实践是诵习佛经和禅定。其《饭覆釜山僧》诗云:“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燃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诗句把香烟缭绕之中彻夜诵习佛经的情形描写得如在眼前。禅定是松下竹间、灯前月下静坐默思、安禅悟道。《旧唐书·王维传》对此有详细的记载。临终之前,王维还写信“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他还写了《能禅师碑》等大量有关佛事的碑铭赞。晚年上《责躬荐弟表》退出官场后,王维更是白天游山玩水,晚上焚香独坐,过着僧侣般清心寡欲的生活;后来干脆将住宅(辋川别业)也施舍出去作为寺院,完全成了一个“以禅诵为事”的佛教徒了。

有人曾将王维晚年时写的山水田园诗从时间维度上作了归纳统计,发现所描写的大都是乡村黄昏和夜晚时的景况,而且“空”“无”二字很多,比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终南别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泛》)“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这些“空”“无”之作,正是佛教禅宗文化“空、无、寂、灭”思想的艺术化表达。

明朝诗论家胡应麟《诗薮》云:“太白五言绝句,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他认为王维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入禅宗”,浸透着禅机哲理,可谓一语中的。确实,品读这些诗,仿佛与摩诘同行,一起竹林听风、溪畔亲泉、山谷拾趣……置身于云卷云舒的空灵之境,确实能让被尘世纷扰的心灵归于宁静,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境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走近名家|王维:句句皆禅为“诗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