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苏轼咏耕诗词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月,苏轼在从富阳去往新城途中,以清新活泼的笔调写下了《新城道中二首》,描写了农村的明媚风光和农民繁忙耕作的情景。

其中第一首堪称苏轼田园诗的代表之作。诗云:“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生活在西山一带的农人家庭,对生活饱含希望,充满了生活的动力。乡村气息,生机勃勃;农耕之乐,悠然自得。农人忙着煮芹烧笋,吃完了好去忙碌。

这首诗中有物有人,有动有静,有红有绿,构成了一幅画面生动、色调和谐的农耕图。这些景致和人物的描写是苏轼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新城道中二首·其二》则着重抒情,情中有景,透露出归隐之意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诗曰:“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人间的歧路能知多少?问问田里耕作的农民吧。诗中的“散材”和“疲马”都是作者自况,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之情。最后两句,作者向田园中的农夫问路,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以此表达自己归隐的想法。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苏轼任徐州太守。他在求雨后赴石潭谢雨,于途中写下组词《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主要写途中所见、所闻、所感,用形象生动的笔触描写农村风光,反映农民的情绪,为农民的喜悦而欣慰,对农民的痛苦寄以同情。

其中第五首曰:“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使君元是此中人。”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环境的清新、舒适是作者欢快、舒畅的情感反映。“软、轻”等字眼既是描写“莎草、沙路”的特征,也是作者舒爽、轻快的内心体现。

“何时收拾耦耕身”,景中含情,情因景生,在这样美妙的环境中,作者不禁怀想,何时能够耦耕田亩、归隐田园。其中既有作者对于农村田园的热爱之情,也暗含了他因游宦疲倦、仕途多舛而渴望隐居的情感。全词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作者希望能有机会亲自参与耕作,体验劳动的快乐与满足。

这些诗词或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眷恋,或赞美农人的辛勤与智慧,或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无论表达哪一种情感,都体现了苏轼对农耕的独特感悟,同时也透露出归隐田园之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悦读|苏轼咏耕诗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