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多人跳崖的背后,让我想起一位潜伏在约死群中劝生的父亲

​张家界市4月4日13时30分许,4名外省人员(三男一女)在天门山跳崖,3名男子已跳崖身亡,女子跳崖前因服毒,经紧急送医抢救无效死亡,4人均系自杀,排除刑事案件及其他因素。

其中被阻止后送医的女子是陈某,她的亲友张女士(化名)表示,陈某被救下后工作人员曾尝试对她进行抢救,“但是从玻璃栈道坐缆车下山要37分钟,再加上到医院的路程,最后宣布抢救无效了。”

张女士表示,警方曾透露四名死者通过群聊的方式沟通策划,其中一名死者是带头人。

家属在拿到陈某的手机时发现手机密码已经修改,据陈某在4月4日13时18分发布的朋友圈显示,她手中拿着一个装满液体的水杯,并写道“你好世界,再见。”

张女士说,警察在和家属沟通时说,“3克就能危害生命的毒药,他们用了50克。”

家属忍着悲痛安葬亲人

死者刘某某的家属在8日表示,他们已经将刘某某的遗体带回老家进行安葬,“家人都非常悲痛。”

刘某某是家中独子,他父亲已经60多岁,并且因脑梗失去了劳动能力。他的母亲在他7岁时因癌症去世。刘某某父亲说,儿子十六七岁就去南方打工,前些年离了婚,孩子归女方。得知儿子去世的消息刘某某父亲备受打击,他表示儿子之前在外面做保安,虽然赚不了太多钱但是为人一直老实本分。

据凤凰times报道,来自邯郸死者彭某某的父亲称,彭某某的母亲在四年前去世,他已经四年没见过儿子了。他们家庭生活较为困难,家里四个孩子,两个哥哥精神上有些问题。彭某某和父亲最后一次联系是在出事前20多天,彭某某向父亲借钱被拒,随后说了一句“你可别后悔”便挂了电话。

来自福建的男性跳崖者姓张,今年23岁。他是家中独子,因为条件不太好,初中毕业后就在外打工。出事前给妈妈打电话说出去旅游,并没有什么异常。8日上午,张某的家人表示,他们已经从张家界返回福建,但是张某的手机还留在警方那里没有带回。

这起悲剧,揭开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群体:相约自杀群。他们以自杀为主题建立QQ群和微信群讨论死亡、相约共同赴死。有些还在讨论阶段,有些则如这四名游客一样,有组织有预谋把轻生的念头放大为事实的悲剧。

近年来有关“集体自杀”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且大多是20、30多岁的年轻人,基本都是通过网络相约的。他们很多人都是刚刚步入社会,缺乏应对社会的能力和经验,对人生的设计过于理想,接受不了任何打击,而很多人的价值观又比较单调,认为没有钱就活不下去。

很多“约死群”中的自杀者并没有严重的抑郁症,也没有真的走投无路,他们更多的是暂时没有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约死群则告诉他们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办法——“一了百了”。归根结底还是这些人聚在一起的负能量为有自杀意图的人提供了“勇气”。

这种QQ群、微信群聚集,不仅没有抱团取到暖,反而将负能量进一步扩大,对于这个暗黑的角落,我想起一位曾经与之战斗的父亲——徐世海,让我们看看他的故事。

45岁的徐世海混进了成员平均年龄十四五岁的QQ群。在群里,他努力伪装成“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孩子”,听年轻人吐槽学校,聊明星的歌。

但只有一类发言能真正触发徐世海的行动,比如“想死”。他会马上向发言者提交好友申请,并设为“特别关注”,准备私聊。

儿子自杀却找不出死因

让徐世海这么做的原因,或许要从去年5月,徐世海17岁的大儿子徐浩宇(化名)自杀开始。

在很多亲戚朋友的记忆里,徐浩宇还是阳光开朗的形象。他身高186厘米,皮肤白皙,样貌帅气。他会在爬山时帮同伴背最重的包,有同学生活费花完了,他拉着对方一起吃饭。认识他们一家的人说,他家里挺有“烟火气”。

徐世海回忆,翻遍儿子的遗物,也没找到他轻生的原因。而当他打开儿子的QQ号,进入儿子常去的聊天群。那是一个他不曾了解的世界——根据他的观察,即使在一些以游戏、动漫为话题的青少年网络社交群里,也有人发和“死亡”相关的话题。

在群里“潜伏”越久,他越觉得后怕。一些人会公开传递这样的思想——别指望父母、老师能帮你做什么,想改写人生,只有生命重来。这些话使得本就低落的年轻人更加绝望。

中年人劝年轻人快乐

徐浩宇去世后,他最关注的是青少年心理健康,一旦发现“看起来有问题”的QQ群,他就抄下群号,发给身边的家长一起举报。三四个月里,他找到的30多个群先后被处理。

徐世海算过,自己试图“救”过的年轻人有几十个。有的生活在郑州,有的在云南、贵州。有人后来工作了,当警察的、做生意的、开工厂的、送外卖的都有,还有人是“斜杠青年”,同时忙活好几份事业。

一个湖北女孩到郑州参观动漫展,被人骗到酒店,拍下裸照,写下欠条,上面有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和父母联系方式。她不敢告诉家人,深夜在街边痛哭,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徐世海是她的网友,得知她的情况,一边在线开导她,一边帮她报警。

但不止一个年轻人对徐世海说过,日常烦恼几乎没有出口。一个18岁的男生告诉他,自己不开心,但很少向人袒露心迹,父母觉得他衣食无忧,认定他无病呻吟,老师也常责备他。他自我怀疑,越来越敏感,在半年的时间里,他不断找徐世海倾诉,会聊到半夜2点,3小时后又发来消息。

他见过有家长不拿孩子的痛苦当回事,还指责孩子不懂事。徐世海曾这样劝过一位有轻生念头的高二女生:“人生就像心电图似的,起起伏伏才是活着,一马平川不就废了。”

在评论区,有人感激徐世海的行为:

也有人写下相似的经历:

还有人在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最后我要说:珍爱生命,尊重生命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一方面,孩子的困境与情绪,值得被关注,应该被尊重

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加强对青少年的挫折教育,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及社交平台要对于类似的“约死群”建立监管防范机制,及时发现,及时查处。

“约死群”里的劝生,不该只是像徐世海这样的父亲的责任。

珍爱生命,尊重生命,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多人跳崖的背后,让我想起一位潜伏在约死群中劝生的父亲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