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籍活起来!国家图书馆持续推进“样式雷”图档的整理与出版

国家图书馆古籍特藏中有一类非常重要的专藏,被称为样式雷图档。“样式雷”是清代著名的建筑工匠家族,其作品大多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故宫、颐和园、清东西陵等。同时,这个家族也留下了大量设计图档及模型,于 2007 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些资源是今人研究清代历史建筑、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宝贵财产。

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国家图书馆正积极推进样式雷图档的整理与出版工作,为推动传统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传统工匠精神贡献力量。

“样式雷”是清代传奇建筑世家雷氏的誉称。自清康熙年间到清末的二百余年间,雷氏共有八代人执掌“样式房”,其中有十几人主持或参与修建与皇家有关的各类建筑工程,有宫殿、园林、陵寝、坛庙、苑囿、王府、行宫、万寿庆典等等。其中陵寝是皇家建筑最重要的建筑类型,清代皇家陵寝共有三处,分别为关外三陵(永陵、福陵、昭陵)、清东陵、清西陵。其中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清东陵15座陵寝,分别为:孝陵(顺治)、景陵(康熙)、裕陵(乾隆)、定陵(咸丰)、惠陵(同治)、昭西陵、孝东陵、普祥峪定东陵、菩陀峪定东陵、景陵皇贵妃园寝、景陵妃园寝、裕陵妃园寝、定陵妃园寝、惠陵妃园寝、公主园寝。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在有清一代的七座后陵中,普祥峪定东陵和菩陀峪定东陵虽然营建最晚,但前后耗时最长,建筑规模也最为宏大完备。

晚清“样式雷”传人

帝王陵寝被认为与国运盛衰息息相关,因此陵寝选址往往非常慎重。后陵为帝陵之附属,清代后陵选址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在帝陵周边,选取与帝陵风水形成呼应的地域,选择标准主要为“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定东陵为咸丰帝的孝贞显皇后(慈安)和孝钦显皇后(慈禧)的陵寝,位于咸丰帝定陵以东,为其附陵,故统称为定东陵。二陵东西毗邻,东侧菩陀峪定东陵,为慈禧陵寝;西侧普祥峪定东陵,为慈安陵寝。

样式雷第六代传人雷思起、第七代传人雷廷昌、雷廷芳主要主持了定东陵的规划与设计。雷思起,字永荣,号禹门,出生于道光六年(1826),是雷景修长子。雷廷昌,字辅臣,又字恩绶,出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为雷思起长子。雷廷芳,字辅卿,为雷思泰长子,雷思起之侄。为表彰雷家在皇家建筑工程中的贡献,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曾经恩赏雷思起二品顶戴、雷廷昌三品顶戴。

雷思起参与定东陵勘测选址的全过程。定东陵于同治元年(1862)开始选址第一次勘察地形,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年定东陵选址工作并未推进。一直到同治五年(1866)八月第二次勘度此处地势,在定陵附近相看了普陀山、平顶山、成子峪、羊肠峪、松树沟等地点,绘制了相应的地势风水图样,历经多次现场勘察、相度,在这些地点中,松树沟与定陵龙脉不合,羊肠峪“山水无情”,成子峪施工困难,都被否定。最终普陀山和平顶山两处“上吉之地”被选为慈禧和慈安的陵寝吉地。同治六年(1867)第三次勘度地势,这次勘度规模较大,留存了大量图档。雷思起发现平顶山、普陀山有两处志桩不平,需要调整。此事关系甚大,需呈请皇太后、皇上亲临阅视后再行定夺。同治十二年(1873)又复勘丈量,这次勘查中,样式房丈量时发现志桩不平,便向主管官员报告此事,并再次修改了设计方案。样式雷对每次的勘察测绘设计方案都绘制了大量的图纸。

同治十二年(1873)三月,同治帝借谒陵之机,陪同两宫皇太后亲自阅看陵寝选址,两宫太后见平顶山、普陀山一带“地势雄秀,山川环抱”,对此处风水颇为满意,遂将平顶山改名普祥峪万年吉地,普陀山改名菩陀峪万年吉地,并于同年八月动工,于光绪五年(1879)六月二十二日竣工。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菩陀峪出现渗漏等问题需要维修,慈禧借机对自己的陵寝开展了大规模的重修工程,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十八日修葺完工。此次重修工程耗时十余年,将菩陀峪的方城、明楼、宝城、隆恩殿等全部拆除重建,所使用的材料、装饰都极尽奢华之能事。经过重修之后,菩陀峪与普祥峪虽然外部建筑规格一致,但是菩陀峪的内部装修规格已经远远超越普祥峪,且随葬了无数奇珍异宝,成为一座规模宏大、装修奢华的皇后陵寝。

一部完备的工作档案

国家图书馆收藏与定东陵有关的样式雷图档近千件(册),其中既有定东陵选址、勘探、设计、施工的相关工程图样,也有许多与陵寝工事相关的说帖、略节和做法册等,还包括雷家人记述与定东陵工程相关的随工日记、各类信函和日用流水账簿等,涉及定东陵陵寝工程的方方面面,对于研究定东陵建筑情况以及清代皇家陵寝建筑规制有重要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样式雷关于定东陵地势的图档中大量出现了“平格网”这一绘制方法,平格设计图的使用广泛出现在样式雷选址勘测、规划设计中,这些图的特点是以平格网为坐标,每格一般五丈或三丈见方,来表现复杂、立体的地形地貌,记录详细的平面、高程尺寸数据。根据当代学者的研究,它们与当代数字地表高程模型DEM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契合,能够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相关区域的地势情况,巧妙地达到三维、立体的效果,反映了样式雷高超的设计理念与建筑水平。

随工日记是一类比较私人的文档,主要由雷思起、雷廷昌等人所写,记录下工程的进行情况,巡查官员的意见与要求,关于设计方案和人员调配的思考等等,其中也有一些个人的感悟与思考。这些日记反映了许多关于定东陵建筑工程的细节信息。例如YSL368-0237“日记随工活计”为同治三年(1864)样式房第一本随工日记,首页注明同治三年二月十八日开工,“每日记活计,要细细写”,这本日记共记录了一万多字,涉及了定东陵工程的方方面面。

相较于其他历史文献,样式雷图档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图文相参,是反映定东陵建筑的珍贵一手材料。慈禧太后长期掌握清廷的实际权力,对自己的万年吉地有很高的要求。这使得定东陵建筑从选址到施工在清代后陵中都别具一格,既要考虑与定陵之间的风水、位置关系,又要兼顾两宫太后之间的平衡,还要满足两位太后的诸多要求,这对于建筑设计可谓极大的考验。因此,定东陵设计方案历经多次变迁,才最终确定了东西二陵并峙这一设计方案。而慈禧太后后来又借故重修自己的菩陀峪定东陵,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这些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的变迁过程,都通过样式雷图档翔实地反映出来。这批反映定东陵原始建筑情况的图纸中,大到建筑群乃至周边环境的整体设计,小到具体构件的质地、形状、产地、尺寸,都有详备的记录,它们既能够与目前留存的其它清宫档案互相参照,也能够与定东陵建筑本体进行对照研究,基于这批珍贵文献的解读与挖掘,对我们深入了解定东陵这座充满故事性的清代后陵,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

样式雷图档被誉为华夏建筑意匠的“绝世传响”,它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记忆。2007年,样式雷建筑图档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传统古建筑的辉煌与魅力。作为现存唯一的家族性中国古代建筑工程图档,样式雷图档以其系统性、完整性,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贵的中国古代建筑史料。传承文明,服务社会。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国家图书馆正在推进样式雷图档的整理与出版工作,为推动传统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传统工匠精神贡献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让古籍活起来!国家图书馆持续推进“样式雷”图档的整理与出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