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印记。4月25日,杭州国家版本馆策划推出的“版印江南——中国版画版刻版本大展”正式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中国古代版画书籍、民俗版画、古籍画谱等展品,通过遴选可读性强、艺术欣赏价值高、大众接受度高的版画类展品,引导大众品读经典,欣赏书籍之美,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览现场,记者采访到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中国版画史研究专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杭州国家版本馆专家委员会委员董捷。围绕这次展览的意义、精彩看点、为大众传递的价值等,董捷作了较为深刻的阐释。
藏书报:您是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从您专业的角度看,这次展览的亮点有哪些?
董 捷:此次展览的几个板块都围绕着版本的艺术性。我们尽可能把版画艺术里面最精美,艺术成就、欣赏价值最高,所承载的文化含量较丰富的东西提炼出来,在展览里展示。展览囊括了从彩印到戏曲版画、宫廷版画、姑苏版画等版画精品,还辅以杨柳青年画当中的一批精品,将过去没能普及的古版画艺术性整体体现出来,这也符合我们版画研究泰斗郑振铎先生版画收藏研究的初衷。
展览总体有以下几个看点:“雕文织彩”板块。这是中国版画艺术区别于国外印刷技术手段的见证。我国的套印技术不断发展,后来用到木版水印、饾版拱花等,用繁复的技术去复制绘画。这在我们的古籍中有了充分的体现,比如展品中有明代原刊初印、精中之精的《十竹斋书画谱》,是明天启七年(1627)刊印的。
“新桃旧符”板块瞄准珍稀的“姑苏版画”。国内大众对“姑苏版画”比较陌生。其实姑苏版画曾在清代康乾时期出口到欧洲,并对欧洲同一时期中国风艺术的兴盛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很长一个时期,“姑苏版画”在国内鲜为人知,直到改革开放后,收藏家逐渐发现在国外还有这样的一个过去完全被忽略的艺术品类,并将之带回中国。现在中国收藏的“姑苏版画”也越来越多了。
“兰台天禄”板块聚焦“清代内府版画”。主要来自康乾时期。比如《平定准噶尔回部》版画,是乾隆皇帝征讨准噶尔回部,平定得胜后让宫内的欧洲传教士画稿,并拿到法国去制成铜版画。法国对此也很重视,法国国王亲自派出最得力的铜版画制作团队,花了10年时间,把《平定准噶尔回部》制作出来,并将铜版和刷印的版画运到中国;除了战争题材,还有表现和平的版画,比如《御制耕织图》,当时清政府希望全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提倡农耕纺织。
“枣红梨白”板块的最大看点是“戏曲小说类版画”。明代后期的戏曲小说版画,艺术性很高,尤其是戏曲的版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次展览中有陈老莲绘稿、项南洲刊刻的《西厢记》,可说是中国古代戏曲版画中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此外,我们这次把浙江图书馆的版画藏品作了系统梳理,有些孤本是首次跟观众见面。
▌ 传递“书籍之为艺术”的概念
藏书报:此次大展整体营造了一个艺术殿堂的感觉,怎么能让大众感受到书籍的美?
董 捷: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范景中先生担任学术主持,故宫博物院翁连溪先生担任总策划。范景中先生2009年正式提出来一个学术概念——“书籍之为艺术”。“书籍之为艺术”这个概念在当时我们听着都很新鲜。对于我们研究书籍版画的人来说,固然好理解,因为书里的版画本身就是艺术。但是范老师所提的这个概念要大得多。
我们所说的善本,无论中西,从设计到内容到字体,其实都可以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比如,我们很多宋版书虽然没有一幅版画插图,但是书的整体,包括字体、行款、板框及文人附加在上面的那种气息,足以抵得上许多大师精心打磨的艺术品。
所以,范景中先生希望我们能够在适当场合把中国善本书的艺术性展现出来。书籍是人类文明的载体,这里面也包括它是艺术的载体。古今中外都有追求“书之美”的传统。我们中华传统古籍中,宋版古籍平和大气,明清古籍版画争奇斗艳,如能将这些古籍作为艺术品去看待,自然会赋予它更多的价值。
“书籍之为艺术”这个概念对于我们来讲,非常重要。这不是一个国外的现成理论,也不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观念,是我们当代中国学者的全新认识和创造。其不仅解释了中国的很多问题,发现了中国历史上很多的美,而且是我们中国学者在世界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不小的贡献。从学术角度讲,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要注重原创,不能人云亦云。要原创就需要有创造性的作品,更需要有创性的理论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这就要求我们把创作的根须、研究的根须深扎在中国大地上,深扎在民族传统的厚实土壤中,深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研究成果,实现从“高原”向“高峰”跨越。
▌ 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
藏书报:从文化推广方面讲,这个展览有什么意义?
董 捷: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我觉得中国的书籍艺术,这个研究领域是可以在对外交流的时候多作推广的。我们现在说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艺术的故事”很重要,其中就包括要把中国传统书籍艺术的魅力展示到全世界。我们的文化要走出去,不能生硬地去推广。如果能把有含量的东西充分揭示出来,自然会引起重视。所以,这次大展,如果从“中国古代书籍艺术”这个层面去理解、去讲述,就比一般的版画史研究更高一个层次。
这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杭州亚运会期间也在展出,我们也希望各国的来宾能够来看,也希望中国的版画艺术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出来。
藏书报:这次展览如何助推版画这个收藏品类由小众走向大众?
董 捷:大众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想通过展览传递一个观念,就是大家爱读书,发现书中的“真理”,也要爱“看书”,“看书”就是欣赏书的“美”。我们通过亲近书,发现书里面富含的“善”,书也就真正实现了价值。
如果说,古籍的文献价值是“真”,古籍所蕴含的精神财富就是“善”,古籍的艺术性则是“美”,书里的“真善美”是统一的。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团结携手前进,就必须有凝聚力,我觉得这种“真善美”的东西就是凝聚力的前提所在,这也符合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的文化自信也要建立在这些“真善美”的东西基础之上。对于古籍里的版画这类民族瑰宝,我们要把它传承下去。这次展览,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承方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如何让大众品读书籍之美?从“中国版画版刻版本大展”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