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文英:武穴作协采风之南京漫记

惠风和畅,天朗气清,花儿竞放,草木争秀,在这最美的人间四月天,我有幸跟随武穴市作协的老师们于15号,开启了为期两天的南京采风之旅。

我是个路盲,尤其是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坐在车上跟随着别人转,就更加弄不清道路,甚至连方向都辨不出。带着兴奋、期待,好奇跟随导游小姐手中的小旗,被人群裹挟着,匆匆浏览,许是为了证实自己到过的名胜,或许是为了留念,每个景点抢着照了几张相,就被人催着上车,赶往下一处。

由于时间仓促,浮光掠影的观赏,浅露的写些只言片语。以示对南京的赞美。

南京山水城林,处处好风光

城墙

南京城墙是明王朝的都城城墙,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城市城墙,它见证了南京650余年的风云历程,至今依然和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登临城墙可观,玄武湖紫金山,鸡鸣寺等体会山水城林的南京城市的优美,这里是南京历史环境保存很好的证明以及历史记忆穿越时空的最佳场所。

城墙下的杜鹃花竞相绽放,三五成丛,姹紫嫣红,美不胜收。我们以城墙为背景,杜鹃花前合影留念。

山水

南京素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春天来南京必登牛首山。

牛首山自南朝梁代到明朝的千余年间,一直是群贤必至之地。而且牛首山本身因双峰对峙,景色壮观,是六朝建康城的天然门阙,建立了南京史上大格局,大山水的景象。

牛首山也是中国佛教名山。

登至山顶,山下如画的美景让人沉醉,天地万物瞬间变得温馨、亲切和新鲜。一转身,一座金色的巨大穹顶呈现在眼前,这便是牛首山标志性建筑——佛顶宫。宫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头顶骨舍利,整座宫殿建于一座废弃的矿坑之上, 走进佛顶宫,可以感受到这座建筑的宏伟壮观及金碧辉煌。佛像雕塑,千姿百态,美轮美奂,目不暇接,不禁惊叹于人的创造力,惊叹于经济雄厚的力量。

逛夫子庙,游秦淮河,领略南京的繁华。

我们行走在夫子庙步行街。这条街上有美食,旅游纪念品、文创产品、老字号的店铺、奶茶饮品,虽已是夜晚,到处是人声鼎沸,灯火璀璨,我们来不及游览,就被人群裹挟着到了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

秦淮河畔,灯火璀璨,人潮浮动,金粉楼台,鳞次节比,波光倒影,许多奇特而别致的灯笼在岸边闪烁,双龙戏珠的大照壁熠熠生辉。 仿古的画坊泊在岸边,散发一种复古的典雅美。

排着长长的队伍,好不容易挤上画舫,坐在画坊中,看两岸的美景,两岸的古建筑倒映在秦淮河中,自有一种灯影疏影之美。

听着讲解,微风缓缓吹来,丝滑细腻,我从窗户伸出手,静静感受秦淮河的柔弱,感受秦淮河的浪漫,穿越历史的尘烟与时空的阻隔,去触摸秦淮八艳,金陵十三钗……

美食

不一样的街景,不一样的美食。

南京有风景名胜,更有很多接地气的美食小店,烟火气十足。鸭血粉丝汤、鸭油酥烧饼、盐水鸭……南京人爱吃鸭,网络上有句笑话“没有一只鸭子可以活着游出南京”。

一踏上南京的土地,我们就沐浴在凤姐的热情里,最难忘的是凤姐筹办的接风宴,坐在气韵古雅的大排档,品尝地道的南京盐水鸭,鸡汁白鱼,蟹黄汤包,新春素什锦,鸭血粉丝汤,麻油素干丝,桂花糖芋苗……口味清鲜平和,咸甜浓淡适中。随处可见的楹联灯幌、穿梭于桌台间的古装堂倌,仿佛置身于清末民初茶楼酒肆,好不悠哉。

老门东,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各种美食店门口排起了长队,人满为患。

梅花糕一下子抓住了我,小糯米丸子组成花瓣,红绿蜜饯点缀其间,赶紧入手一份,冒着热气,轻轻一口,软糯香甜,Q弹爽滑,唤醒味蕾。鸭油烧饼,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每个城市都有不一样的街景,不一样的美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文化

山水养育了文化,文化增添了山水的灵性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里那句“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胡觞”。南京热烈的文学气氛跃然纸上。公元438年,建康鸡笼山下,诞生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座文学馆。

是追溯千年文脉延绵的起点,是当代作家学者频繁出入的场所,也是普通市民和游客接受文学熏陶的网红打卡点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这些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经典名句,都出自南京“老门西”。

中国文学史上众多名著也和南京有关,比如《红楼梦》,《儒林外史》,《世说新语》等等。而关于秦淮河,历史上更是留下了不可胜数的诗文词曲。略摘抄几句,附庸一下风雅的心意。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李后主)

城下秦淮水,年年自落潮。(傅若金)

4月16日,“最美的青春·遇见宁”——第五届南京大学生音乐节总决赛在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上演,从流行、民谣、古风到摇滚,大学生们带来了风格多样的音乐,为八方游客送上一场难忘的青春音乐盛宴。

我们几个挤在人群里蹭了一回热闹,感受扑面而来的音乐热浪。

先烈

走进雨花台,信仰的力量震撼人心

带着探询式的目光与步履,走进雨花台,走进庄严静穆的烈士纪念馆,走进革命先辈们曾经年轻的世界,与百年前的年轻人进行了一场场触及心灵的精神对话。

满怀深情追溯先烈的音容。一件件遗物、照片,无声地讲述着179位烈士惊心动魄的故事,诠释着“信仰的力量”。

“我身上的磷,只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古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这是恽代英写下的一段话。

“同志们,我快要到雨花台去了,你们继续努力奋斗吧!最后的胜利终是属于我们的!”这是邓中夏临就义前两天给党组织留下的最后一封信。

“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这是谢士炎的追求。

“我们是真理的追求者,我们是最公正无私的人,我们是最快活的人呀!”这是高文华的快乐……

从先烈们这些壮志凌云的话语中,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这力量足以突破时空的界限,在历史的天空里久久回响。

有段话让我泪目:“死是没有什么可怕的,我自从入团的那天起,就准备随时牺牲。如果我死了,只有两件事感到遗憾:一件是,再不能革命了;还有一件是,我只活了19年,还没有恋爱过。”这是雨花英烈曹顺标牺牲前对难友说的话,充满革命者的忠诚坚定,也透着年轻人的美好率真。

雨花台英烈牺牲时平均年龄不足30岁,支撑他们矢志不渝、舍生取义的,正是信仰的力量。

我知道,百年前的这群青年,其实和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热爱生活,向往爱情,憧憬未来。然而,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他们把这些抛诸脑后,毅然走上革命之路,蘸着硝烟和鲜血写下青春绝笔,留下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之心。

百年之后,他们的从容选择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热泪纵横,千年之后,他们还会让后人仰望,让子孙生发无限的敬意。

在烈士陵园大门口,我看到又有一大群参观者正向纪念馆走来。“信仰的种子”必将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雨花英烈的精神火炬必将愈燃愈亮。信仰之城永续百年薪火……

短暂而珍贵的两天游览,我发现,南京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穿汉服的小姐姐,步履轻盈,阿娜多姿,引我驻足观看,是追怀已逝的青春?还是已远去的历史?自己也说不清,突然有个冲动,我也要穿上汉服,穿越时空的阻隔,徜徉朱雀桥,漫步刘禹锡笔下的乌衣巷,探寻栖息在王导、谢安两家权贵厅堂檐檩之上的旧燕,感受豪门望族的繁华,感受古代百姓的生活疾苦。

是千千万万人民创造了历史,给南京这座古城带来勃勃生机。

我是万千游客中的一个小小的分子,我喜欢这座城市,感悟到这座城市的魅力,灯影里的秦淮河,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林立的高楼展现了他的繁华,厚重的历史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才真正成为了现实,生逢盛世,何其有幸!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冷文英:武穴作协采风之南京漫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