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晚9时01分许,首尔城东区汉阳大学新材料工学馆3层因硫酸泄漏引发火灾。城东消防署接到”建筑物内散发燃烧气味”的报警后,立即出动11辆消防车和39名消防员,火势在接警53分钟后完全扑灭。
事故造成实验室内4名学生受伤,其中1人面部严重烧伤,另1人轻度烧伤,两人均被紧急送医。随后确认另有2名学生受轻伤,已自行前往医院治疗。
事发时楼内约50人自主疏散,部分实验设备被烧毁。据消防部门初步调查,火灾系实验过程中向废弃容器注入硫酸时突发不明原因爆燃所致。硫酸属于高腐蚀性并具有强烈热反应特性的高危化学物质。灭火后已进行硫酸清理作业,确认未发生外泄。警方与消防部门正在调查具体事故原因。
01
高校实验室成“定时炸弹”?近5年事故超千起!
然而,这起事故并非孤例。根据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获得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现状》资料显示,从2019年至2023年8月,韩国高校实验室共发生了1003起安全事故,造成1042人受伤。除疫情爆发的2020年外,事故发生数量逐年增加:2019年146起,2020年133起,2021年173起,2022年196起,2023年更是达到了227起。
事故盘点:不止一次发生?
-
2023年5月,江原大学自然科学学院实验室因灭菌台进行喷火操作时发生气体爆炸,一名研究生面部和手臂烧伤; -
2023年7月,檀国大学天安校区实验室在进行镁粉尘实验时发生爆炸,导致一名研究生二度烧伤; -
2021年5月,首尔大学某实验室硝酸爆炸,一名学生面部烧伤。
据统计,从2019年到2024年8月,全国共发生1711起实验室事故,其中58.6%发生在高校实验室。
02
有法难依:实验室安全监管“纸上谈兵”?
专家指出,韩国目前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仍需加强。2019年庆北大学实验室爆炸造成4名学生受伤,次年政府修改了《实验室安全环境构建相关法律》,规定各研究机构需设立安全管理人员,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评估与培训。
但实际执行与监督仍显不足。根据《实验室安全法》第20条,研究机构应对从事研究活动者实施事故预防与应对教育,但法律仅规定对未履行责任者处以罚款,缺乏实质性的惩戒机制。一位国立大学化学系教授表示:“对于未完成安全教育的情况,应对学校处以罚款,或追究实验室负责人法律责任。”
此外,韩国高校实验设备普遍老旧,相关经费的削减也成为问题所在。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用于构建实验室安全环境的预算,从2022年的135亿韩元下降至2023年的118亿韩元,2024年更降至102亿韩元,两年内共削减超过33亿韩元。
03
了解硫酸有多危险吗?实验室隐形杀手解析
硫酸作为强腐蚀性无机酸,广泛用于化肥、粘合剂、染料等化工生产领域。这种无色粘稠液体虽本身不易燃爆,但在密闭容器内腐蚀金属可能引发爆炸,与其他化学品接触也会导致剧烈反应。
应急处置指南
1. 火灾时:因会产生有毒硫氧化物气体,应迅速转移至通风处
2. 误服:立即大量饮水稀释,切勿催吐
3. 皮肤/眼睛接触:
– 用流动清水持续冲洗15分钟以上
– 去除污染衣物
– 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
– 尽快送医
4. 灭火禁忌:严禁用水直接扑救,须使用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安全防护要点
– 操作时须穿戴防护装备(护目镜、防酸手套、实验服)
– 储存于专用防腐蚀柜,远离金属/水源/易燃物
– 定期检查容器密封性与腐蚀状况
– 处理废弃硫酸需遵守危险废物处置规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汉阳大学实验室发生硫酸爆炸,4名学生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