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发现2例!国内一地通报!给孩子预防,记得这样做……

6月6日晚,据北京疾控消息,近日北京市医疗机构报告两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另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目前两病例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据广东省疾控中心网站消息,广州也发现两例猴痘病例。

6月10日,广州市监测发现2例猴痘病例。病例分别为43岁男性和29岁男性。经广东省、广州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及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实验室结果猴痘病毒核酸阳性,结合病例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为猴痘确诊病例。目前病例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症状较轻。

病例发现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指导广州市按照相关方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等疫情处置工作。目前猴痘对公众的感染风险低,建议市民朋友要积极了解猴痘预防知识,做好健康防护,若在国内外有可疑动物、人员或猴痘病例接触史,或有同性性行为等高危行为,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和接触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猴痘到底是个什么病毒?

感染猴痘后有哪些症状?

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孩子?

……

什么是猴痘病毒?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

◽和天花病毒是“近亲”

◽DNA(脱氧核糖核酸)病毒

◽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

(自1980年人类彻底消灭天花以来,猴痘病毒已成为对公共卫生影响最大的正痘病毒。)

◽于1958年被首次发现

(一组用来研究的猴子中出现“痘状”传染病,因此得名。)

图/摄图网

以往猴痘主要流行于中非与西非地区。目前全球已有111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猴痘病例。世界卫生组织研判后于2023年5月11日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猴痘对公众的感染风险低。

猴痘的传染源及传播方式

动物传人

◽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损伤部位等;

◽食用烹饪不当的感染动物也是“动物传人”的风险因素。

人际传播

一般来说,猴痘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并不常见。

◽现有信息表明,与有症状的病例发生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中正在发生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途径包括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部位或被污染物品等,通常需要更长时间面对面才能发生呼吸道飞沫传播;

图/摄图网

◽此外,猴痘病毒还可经由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猴痘的潜伏期及临床表现?

◽猴痘的潜伏期通常是6-13天,最长可到21天;

◽发病初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重度疲乏等;

◽发热几天后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其他部位大面积皮疹,并可能导致继发性感染、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

◽猴痘具有自限性,症状通常在14-21天内消退。

◽重症常见于儿童或免疫缺陷者,还与感染者基础健康状况、暴露于病毒的程度及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猴痘疫情病死率差异较大,近年来约为3%至6%。

猴痘的治疗和预防

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和并发症治疗。

预防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

◽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若在国内外有可疑动物、人员或猴痘病例接触史,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一般可以选择皮肤科,并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结痂前避免和他人密切接触。

感染猴痘的儿童

比成年人更容易出现症状,

所以家长要保护好孩子。

尽量做到戴口罩、勤洗手、

常通风、不聚集、不扎堆。

保持健康有序的生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又发现2例!国内一地通报!给孩子预防,记得这样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