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汉学家大力称赞中国的C919飞机,批评欧洲总是对对中国系统性低估

本文的作者是Pieter Verstraete,查了一下资料,他是鲁汶大学心理学与教育学院的历史学教授及系主任,在中国担任One-Stop China 的商业顾问,是《与中国人共赢》(2019)一书的作者。所以他应该是一位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理念有相当深了解的学者,看看他对中国的崛起有什么看法。

文章写道:2007年,当中国驻比利时大使章启月在根特省厅被问及比利时和中国之间日益扩大的贸易逆差时,章大使回答:“一架波音公司需要8亿件T恤” 。我当时还是个年轻的学生,大使在回答中提到了中国作为低价值生产国的地位,换句话说,中国必须以微薄的利润进行大量生产,才能赚到足够的钱来购买西方高科技产品。

从我的学生时代以来,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中国制造业通过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智能手机、电动汽车和芯片向价值链上游迈进。最新的技术成就是C919,这是中国的150座商用飞机,由国有的中国商业航空集团公司(COMAC)开发,该飞机自去年开始量产,并用于国内航班。中国希望C919能够挑战波音737和空客A320的寡头垄断。这家国有公司骄傲地表示:已经收到了一千多份订单,几乎全部来自国内市场。

西方对中国大肆宣扬的批评是:这架飞机根本不是中国制造的,因为关键部件是由外国制造商提供的:CFM国际公司的发动机、霍尼韦尔 (Honeywell) 公司的起落架和米其林公司的轮胎。西方航空专家小组调侃道:“让飞机在空中飞行的一切都是西方的”。但这种批评真的有道理吗?中国政府反驳道:其他制造商也依赖高质量的全球供应商网络,而且中国飞机中只有少数(40%)零部件来自外国供应商。

在中国的15年里,我反复看到的一个模式就是对中国人的系统性低估:  德国工程师在2010年认为中国不可能制造出一辆像样的汽车,我的瑞典电信同事,在2011年对华为的产品一笑置之,认为他们永远不会成为西方市场的重要竞争对手。

然而,中国制造业年复一年地发展壮大,而且始终遵循着相同的模式:中国获得外国技术,以此作为进入西方公司数十亿美元市场的入场券:他们开始制造自己的产品,并在此过程中降低成本。然后,中国的产品会先瞄准对价格更为敏感、无法承受全球大公司定价的发展中国家(华为就是这样在非洲创造业绩的)。中国公司在要求不高的市场积累经验,最终转向成熟、要求高的西方市场。

中国制造业逐年进步,而且始终保持着同样的格局

东南亚的中产阶级日益壮大,他们首次斥巨资购买飞机度假,而这正是C919的第一批中间目标。

上周,C919刚刚在新加坡航空展上亮相,文莱和印度尼西亚成为该飞机的首批外国买家。

中国商飞能否成为新的全球参与者还是个问号,但即使国外销售没有起步,中国仍有一个销售额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本土市场。下周,我将乘坐C919从上海飞往成都,我已经订好座位了。

小编:

看完,您是否佩服这位学者,他真的非常了解中、西方,鲜明地指出了西方人对中国崛起持有的傲慢态度和他们经常低估中国实力的现象。

中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不仅在生产规模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成绩斐然,对这一点这位教授理解得非常深刻。

希望Pieter Verstraete教授的文章能为西方引入一个深入思考的机会,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中国的崛起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傲慢和视而不见的态度肯定是不可取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比利时汉学家大力称赞中国的C919飞机,批评欧洲总是对对中国系统性低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