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敏 :学生复述故事,教师重点关注啥?

统编版教材中有不少复述故事的任务,课后题中也有一些方法指导(借助图示、表格、文字提示等)。复述在课时教学目标中,不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教师格外重视,安排学生充分实践。那么,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为确保质量,提高实效,教师需要重点关注些什么呢?

一、语言表达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复述,就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实现文本语言在学生身上内化、外显的过程。因而,学生复述,相对于“故事情节、声音大小、体态动作”等,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

以三下《漏》一课中的复述指导为例——

在上面这道课后题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复述,从内容上说是比较完整的,重要情节很少遗漏。但,大多数的学生语言表达是这样的:

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教师要边听边思考:

1.学生能否运用恰当的语言把意思表达清楚?

如这样复述故事结果——“在屋里,老公公老婆婆再说‘漏’”,没听

过这个故事的人,真的能明白吗?

2.复述过程中,语言连贯吗?

如“在树下,虎甩掉贼,贼蹿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这两句话之间,如何连接?

3.学生能用文中的精彩词句,把故事中生动有趣的场景复述出来吗?

如“在屋里,老公公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在这个情节中,一个“吓”字让你回忆起了课文中的哪些语言?——“浑身发抖”“腿脚发软”!

再如“在路上,虎驮着贼,贼骑着虎”,在这个情节中,文中写出了虎和贼各自的什么感受?——“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4.如何倡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如上面文字片中的红色字(表示地点),在复述中,不一定都前置,也可以放在语句当中,当然,学生先说事情发生的地点,也是受课后题中的图示影响,因为表示地点的图示都在文字提示的前面。

(借助图示和文字提示复述故事,是低年级学生就已经学习过的方法。课后题中给出的信息只是“提示”,提示我们在复述过程中说清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进展,切不可简单地串联提示中的文字,那样,就失去了自主复述的实践意义。)

综上所述,在学生复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要善听,及时捕捉其在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并纠正,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逐步提升。

二、生生互动

复述故事,这一任务是在课堂这个“操练场”完成的。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讲故事,此时的听众(师生)对故事的内容很熟悉,主观上,没有听的愿望。越是这样,越要强调听众的责任心,听的过程中,需要耐心、细心和用心。

耐心,就要很有礼貌地,认真地从头听到尾,中间不打扰。

细心,就要听出复述者在内容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成绩和问题。

用心,就要琢磨复述者成功的原因,学人之长;针对发现的语言问题,真诚地提出改进建议。

生生互动,不要停留在形式上,泛泛的评价,意义不大。在教师的引领下,生生间的交流围绕着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展开,沟通的内容越具体,实效性越强。

三、能力提升

复述,在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各有各的难点。备课时,教师要心中有数:本节课的复述,重点提升的是哪一种能力?是语言表达的准确流畅?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提炼?是适时加入想象,丰富故事内容?还是学会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有取有舍?总之,每次安排学生复述,都有一个具体的目标,这个目标达成的过程就是该班学生能力提升的过程。

以《漏》为例,三年级的学生,在表达上,以一段话为主,注重语句连贯的训练,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积累的富有新鲜感的词句。因此,在复述任务的完成时,教师要立足中段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课上,可以采用分工合作接龙式的复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训练。

再有,这个年段的学生,在图示和文字的提示下,虽然能复述出故事的主要情节,但在地点转换,情节推进的节点上,发挥连接作用的词语、短句储备不足,怎么办?如果教师适时帮衬,把文中描写天气变化的短语出示出来(见下图),能使学生的复述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

复述,在宝贵的40分钟里占时不少,在统编版教材的课后题中反复出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做到真正重视,就要明确关注什么?指导什么,评价什么?才能实现课堂上学生的复述不走过场,富有实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李淑敏 :学生复述故事,教师重点关注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