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年举报数量最多,达到407起,而在随后的几年里,这一趋势依然持续。数据显示,受害者的平均年龄为13.7岁,其中59%是女孩,而施暴者平均年龄为13.23岁,56%是男孩。报告指出,校园欺凌主要发生在小学第一阶段(1到4年级/占32.9%),其次是第三阶段(7到9年级/23.4%)和第二阶段(5、6年级/22.4%)。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年龄较小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欺凌,而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家长、教师以及学校工作人员对欺凌行为更加敏感,因此举报率更高。此外,小学的监管力度相对较强,这也可能影响数据的统计。
数据显示,大多数欺凌事件发生在学校操场或课间休息时间。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欺凌行为已经突破校园范围,并在社交网络上延续。这一趋势最早出现在新冠疫情期间,当时学生在家上课,欺凌行为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并在疫情后持续恶化。观察站负责人玛法尔达·费雷拉(Mafalda Ferreira)强调,年轻群体使用手机的年龄越来越早,这使得欺凌行为不再局限于学校,甚至在课堂上,通过社交网络,受害者仍然可能遭受欺凌,并且在回家后依然受到影响。
尽管大部分欺凌事件仍然发生在线下,但4.8%的举报涉及纯网络欺凌,而22.5%的案例则是线上线下同时发生的混合欺凌。欺凌行为的频率也令人担忧,54%的受害者几乎每天都会受到欺凌,其中21.4%的人更是每天都在遭受这种伤害。施暴者大多数是受害者的同校同学,并且通常不是单独行动,而是以群体形式进行攻击。数据显示,每位受害者平均遭到三名施暴者的欺凌,这种“集体作案”的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受害者的脆弱性,同时也使施暴者在群体中形成“虚假的权力感”,从而助长了欺凌行为的蔓延。
从欺凌的类型来看,心理暴力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通常还伴随着社交排挤和身体暴力。此外,在超过600起举报案例中,还发现了一些涉及性暴力和经济剥削的情况。至于欺凌的主要原因,受害者的外貌是最常见的诱因(占51.9%),其次是学业成绩(34.9%)。其他因素还包括年龄、性别、性取向、性别认同、国籍和种族。
长期遭受欺凌的受害者普遍出现焦虑、悲伤、羞愧以及注意力难以集中等心理问题。在所有举报案例中,44%的受害者不得不寻求心理咨询,20.9%的人甚至需要接受医学治疗。而最严重的情况是,近90起举报提及受害者生命受到威胁,约30起案件表明受害者需要住院治疗。
这份报告揭示了葡萄牙学校中欺凌问题的严重性,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儿童和女孩所承受的压力最大。此外,社交网络的普及使得欺凌行为不再局限于校园,而是扩展到全天候的在线空间,这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构成了更大的挑战。如何提高公众的意识,加强学校的监管,并推动有效的干预措施,已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葡萄牙校园欺凌危机:小学儿童与女孩受害最深,网络霸凌加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