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道法18类核心考点速记

中考道法18类核心考点速记

一、“核心、中心”

1.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的是创新

2.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

3.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4.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5.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6.国家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7.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8.宪法的核心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9.宪法的核心价值: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

10.人类追求的水恒主题,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公平正义

11.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

12.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14.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5.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6.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

二、“目的、目标”

1.近代以来,一百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强国富民

2. 我们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

5.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祉

6.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7.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目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8.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9.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最、全、集中、首先、第一、一切”

1.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

2.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

3.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

4.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广用的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

5.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促进发展放在首位的是提升发展质量

7.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价值观

8.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建设法治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厉行法治

10.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的生态环境

11.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中国梦

12.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13.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国泰民安。

14.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5.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6.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

17.当代中国最基本国情: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一切幸福的源泉:劳动

19.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20.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法律

四、“基本、基础、基石”

1.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

2.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3.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

4.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的原则

6.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7.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家安全

8.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

9.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多样性

10.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多样性

11.社会分工的需要,也是个人为社会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路径:从事一定的职业

12.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五、“根本”

1.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三农”问题)。

2.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能力

4.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5.国家的根本法、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完成祖国统一

8.在我国,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9.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六、“使命、命运、生命、必然、必由”

1.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国家命运所系:创新驱动

3.改革开放的生命:创新

4.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民主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走法治道路

6.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7.世界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

9.我们青春成长的必经之路:学习过集体生活

10.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法治

七、“说法绝对”正确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

2.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

3.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4.我们的强国之路:坚持改革开放

5.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7.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8.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9.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10.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八、“原则”

1.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2.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5.交友的原则:不违反道德与法律

6.我国的宪法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

九、“体现、表现”

1.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

2.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

4.自信的中国人的具体表现: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5.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6.创新精神的表现: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十、“保证、保障”

1.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监督

2.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

3.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法治

4.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安全。

5.自由的保障:法治。

6.社会和谐的保证:遵章守法。

十一、“特征、特点”

1.法律的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3.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多样性

4.中华传统美德的特征: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5.人权的显著特点:广泛性、平等性、真实性

6.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6.我同人口现状的特点: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新的特点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器,量的人口流动等

8.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9.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与时俱进,历久弥新

10.世界文化的特点:多样性、丰富性

十二、“关系”

1.理想(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对现实有指导作用;努力架起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2.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个人梦与中国梦密不可分,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中国梦为实现个人梦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人梦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我们要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在一起

3.竞争与友谊的关系: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就能收获更加深厚的友谊

4.老师的表扬与批评的关系:表扬和批评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表扬是肯定、激励和期待,批评是关心、劝诫和提醒。表扬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批评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5.家风与国风的关系:家风是国风的基础,国风引导家风

6.养护精神与物质条件的关系:养护精神需要物质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7.情绪和情感的关系: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情感与情绪也有区别。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情感则是我们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8.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关系: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一致的时候我们乐于遵守和维护

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不一致的时候,我们要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

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9.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 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

10.生活与法律的关系: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保障生活

十三、“前提、关键”

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

2.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

3.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多样性

4.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

5.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

6.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

7.国有经济的地位: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发挥着关键作用

8.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国家安全

9.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承担责任

10.实行法治的前提: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

十四、“本质、实质、性质”

1.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4.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5.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6.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性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7.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8.我国法律的本质: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反映

9. 我国的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0.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十五、“数字”

1.一个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2.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

3.“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6.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经济发展的两个大局(双循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8.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9.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经济的发展

10.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团结、民主。

十六、“重要、地位”

1.对未成年保护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学校保护

2.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

3.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

4.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

5.建设创新型国家,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位置的是科技和教育

6.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企业

7.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8.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

十七、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表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改革创新精神的表现: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3.创新精神的表现: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4.企业家精神: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

5.劳模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6.劳动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7.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8.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或者: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

9.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10.延安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十八、“国策、政策、制度、方针、战略、方略”

1.我国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计划生育、对外开放、男女平等、珍惜和保护土地等

2.我国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3.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①国有经济-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发挥关键作用(政策:巩固发展)。

②集体经济——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鼓励指导帮助)。

③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鼓励支持、引导)。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中考道法18类核心考点速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