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小学要求孩子掌握的“8项技能”,让父母苦不堪言?网友:太“费”家长了!

俗话说,艺多不压身,意思是人掌握的技艺多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即使派不上用场也累不着身体。但如果“艺多”到一定程度,比如要求小学生必须掌握8个技能,对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近日,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广州某小学一名学生家长张先生(化名)将一份有关该校“小学生必须掌握的8个技能”的文件照片发到网上,并感叹“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小学生都这么难了吗,感觉家长的压力也不小!”而这8个技能具体是哪些呢,请看下图:

8个技能

对于家长的疑问,该校的工作人员回应称,必须掌握“8个技能”的要求是学校的办学特色,旨在倡导家校合力促进孩子成长,需要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此前,该校微信公众号曾发布过一篇名为《家校携手,共育新苗》的文章,其中提到“陈校长阐述了小学生必须掌握的8个技能,他站在家国情怀的高度,指出现在的青少年存在的盲目追星、崇洋媚外等问题并由此分析原因,再次强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融合的重要性。”

对此,不少家长网友表示不解:“这个要求太‘费’家长了,华而不实,连大学生都不一定能做到吧?”

也有人觉得能理解,“名校对英语等要求高”“不要一味质疑,不要习惯性认为自己不行,有一天当孩子长大了会感谢学校提出的要求!”

你如何看待对小学生提出的技能要求呢?

从孩子的成长发展来看,学校提出“掌握8个技能”的育人目标,初衷是好的,但为什么会引起诸多家长争议呢?

问题焦点在于:学校希望孩子什么都会,家长认为这是在为难父母。

通过进一步分析学生掌握这些技能所需的时间、资源就会发现,一名普通学生在校期间几乎不可能完成学校的要求。

因此有家长一阵见血道:即便是打着“家校合作”的旗号,也难以掩盖学校想转移教育成本的事实,而这势必导致学生家长付出更多。比如小学阶段完成不低于1000万字的阅读量(约200本课外读物),这意味着每个学期要读20本课外读物。而读书的方式也有很大差异,毕竟精读是读,随便翻一翻也是读,而看管和指导孩子读书也会增加家长的负担。

此外,家校合作的责任边界又怎么划分呢?笔者认为,既然倡导家校合力共育,就应当是全过程的合作,而不仅仅是在“做”的阶段。比如,“掌握8个技能”的育人目标,在设定之初,是否充分听取了家长、学生、老师、学校管理者四方的意见呢?

如果只由校方提出目标,即便是着眼未来、有着专业的考量,但没有顾及家长、学生方面的参与感,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到了行动落实阶段再想形成合力,育人目标就成了学校的一厢情愿,难免会让家长有“强加任务”之感,从而形成家校矛盾。

为了实现孩子成长成才的共同目标,教育需要家校合作已成共识,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如何建立?不妨看看下面这些建议:

第一,学校方面。学校首先要理清责任边界——哪些是学校应当独自承担的教书育人职责,哪些是家长必须参与合作的事,在与家长合作的具体事宜过程中尊重家长的意见,既不能把自己当作指挥者,也不能把家长当作执行者,应该以沟通不断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第二,家长方面。家长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担负起孩子在家期间的教育责任,持续参与孩子成长,并积极关注孩子学校和班级的动态,尽可能地参加家长会等学校活动,多与老师沟通,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既尊重老师的专业地位,又敢于恰当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

第三,教育部门。教育管理部门应当不断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治角度来界定家校合作中各自的责任范畴,带头落实相关教育法规,并且在具体的家校合作中加以指导监督,在产生争议矛盾时做好协调沟通,及时回应学校及家长的现实关切。

总之,学校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必须符合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特点与规律,不能无限制地进行要求、追求华丽的空话,否则不但会加剧学生的内卷,不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增加家长的焦虑,给家校合作造成阻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广州一小学要求孩子掌握的“8项技能”,让父母苦不堪言?网友:太“费”家长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