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帮学生应对考前“情绪感冒”

据笔者观察,每年中高考临近时,到学校或医院心理门诊咨询的学生或家长就络绎不绝。大部分原因是学生出现了情绪问题,如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躁,或一提到考试就手抖、心慌、出汗、大脑一片空白,更有甚者,会做出一些伤害身体的事。有心理专家用考前“情绪感冒”形容这种现象。这种“情绪感冒”大多源自对中高考结果的焦虑,如果应对不当,轻则影响考场发挥,重则有损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毕业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考前心理健康辅导。

 

 

 

 

 

对即将面对的重要事件产生焦虑,是一个人正常的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会让人更加积极,做事更有计划性和执行力。但是,过度焦虑会让人产生心慌、失眠等各种不良身体反应,影响正常生活。对于毕业班教师来说,既要让学生保持适度的紧张感,又要注意其焦虑程度,引导他们尽快调整心态,走出情绪的泥淖。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几条建议。

调整目标

学生会对考试感到焦虑,大都是因为觉得自己难以完成既定目标,考不出理想的成绩。这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分析、重新定位,确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然后放平心态,按照复习计划做好充分准备,劳逸结合地追求这一目标。在考试结果上,不求战胜别人,只求超越自我,坚信“考完就是胜利”。有时候目标没那么高,更容易让学生放松下来,也许还能超常发挥。

 

正确认知

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接纳各种情绪,保持适度焦虑。告诉学生“尽人事,听天命”的道理,用坦然的心境面对一切可能,积极乐观,顺其自然,体验挑战自我的快乐。

掌握方法

学生如果太过于关注考试本身,会因为患得患失的心态而导致表现不佳,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瓦伦达效应”。教师可以教学生一些调节情绪的小办法,比如深呼吸、正念冥想、听音乐、做运动、和好朋友聊天、写心情日记等,让学生学会给大脑“透口气”,调节身心,逐渐将注意力放在复习过程而不是考试结果上。

丰富生活

人是情绪性动物,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情绪的影响。冲刺复习阶段,初三和高三学生每天的生活比较枯燥,几十个学生从早到晚地待在一间教室里埋头苦学,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并迅速扩散。学校和教师要加强注意,尽可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让他们能够放下书本,走出教室,适当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或者开展体育锻炼等,在放松心情的同时增强心理弹性。

对于初三、高三的教师而言,不仅要掌握调节学生情绪的办法,还要善于引导和交流。除了传统的问询式疏导,还可以在课堂评价时巧妙点拨、在课余聊天时注意倾听、在活动或比赛中观察引导等。有些学生内心敏感,不愿意主动倾诉,教师不要因为着急而给他们压力,而要用爱呵护学生的自尊心,用耐心观察了解,用智慧打开他们的心扉,驱散他们心中的阴霾。最好的教育是“无为而无不为”,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理解的眼神、一次真诚的肯定、一句暖心的安慰,都可能成为“治疗”学生考前“情绪感冒”的良药。
有位心理专家曾说,“吃得下、睡得着”是身体状态好的标志,“谈得来、笑得出”是心理状态好的标志,“坐得住、学得进”是学习状态好的标志。可见,身体、心理、学习三态俱佳是最佳应考状态。中高考将至,希望广大学子都能有一个饱满健康的身心状态,取得理想成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教育观察|帮学生应对考前“情绪感冒”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