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使用“如期而至”要扣准“期”

“如期而至”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表示按照预定的时间或某种规律准时到来。首都师范大学赵丕杰教授认为,理解和使用“如期而至”,关键是扣准“期”字。凡是不能事先规定、约定或准确测定的,突然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事情,都不能说“如期而至”。请看——

 

“如期而至”的意思是按照预定的时间或某种规律准时到来,“如”是按照之义。语见《新唐书·吕元膺传》:“(元膺)出为蕲州刺史,尝录囚,囚或白:‘父母在,明日岁旦不得省,为恨。’因泣,元膺恻然,悉释械归之,而戒还期。吏白‘不可’,答曰:‘吾以信待人,人岂我违?’如期而至。自是群盗感愧,悉避境去。”用例如《朱子语类》卷八十六:“海边诸郡风极多,每如期而至,如春必东风,夏必南风,不如此间之无定。”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九十五回:“剧辛往说魏王,见孟尝君,孟尝君果主发兵,复为约韩与共事。俱与订期。于是燕王悉起国中精锐,使乐毅将之。秦将白起、赵将廉颇、韩将暴鸢、魏将晋鄙,各率一军,如期而至。”迟子建《换牛记》:“而到了冬天,那种脆生生的寒冷如期而至,边防军巡逻起来就不那么惬意了……”

理解和使用“如期而至”,关键是扣准“期”字。“期”就是预先规定或约定的时间,例如预先确定的开会日期、预先约定的见面时间、预先测定的降温时间;也包括按照规律必然按时出现的现象,例如,四季的更迭、月亮的圆缺。使用“如期而至”时,通常要在上下文中对“期”有所交代,例如前举《朱子语类》一例,先说“如期而至”,接着说“春必东风,夏必南风”;《东周列国志》一例,先说“俱与订期”,然后说“如期而至”。又如:“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凡是不能事先规定、约定或准确测定的,突然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事情,都不能说“如期而至”。请看误用的例句:
(1)5月第一个交易日,A股投资者期盼的开门红并没有如期而至。(《经济日报》2019年5月7日)

(2)对于网贷公司的恐吓,顾佳并没有理会,但噩梦“如期而至”。当天晚上……在某社交网站上,看到了该公司发出的关于她欠款的消息,上面还附带了……身份证、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私人信息。(《法制日报》2018年7月6日)

(3)7日,湖人队以91比102输给了同城对手快船……第三节独得16分已经让科比到了体能极限,第四节他只能靠罚球得到4分,又没有其他人可以站出来,湖人输球如期而至。(《生活报》2010年1月8日)

(4)今年3月,联想在美国政府采购中一举拿下1300万美元的采购合同,美国以所谓的“安全问题”,对采购计划提出质疑,使联想的海外之路雪上加霜。面对如期而至的误解和疑虑,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又一次剥茧抽丝、一吐为快。(国际在线2006年6月22日)

例(1)说的是“期盼”。期盼能否实现、何时实现,都不是人能决定或准确预见的,显然不能用“如期而至”。可以改为“期盼的开门红并没有实现”。例(2)说的是“噩梦”,没有人会同它约定何时见面,它当然不可能“如期而至”。可以改为“噩梦却不期而至”。至于例(3),除了有意打假球,对阵的双方绝不会达成谁输谁赢的协议,不能说“输球如期而至”。可以改为“输球在所难免”。例(4)说的是“误解和疑虑”,如果事先能同对方沟通,就不会产生误解和疑虑了。可以改为“由此引发的误解和疑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纠错|使用“如期而至”要扣准“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