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出生后,我基本是“24陪”老妈。
陪同女儿一路走过的求学之路,以及观察身边很多朋友的真实事例,我发现不管在哪个年龄段,真正拉开孩子之间成绩差距的,不是补课,而是在一个“要”性上,就是想要的“要”。
01 学得好的同学很会“要”
女儿从中考结束后就打定主意学“文科”。按惯例开学后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就该“文理”分科了!
可当时因为疫情原因,她们不仅上了一个学期的网课,还硬生生的将“分科”延迟到学期末。
大家都知道,我女儿调考失利,当时签约重高的班型不是很好,妥妥的属于“凤尾”。
他们学校“凤头”的孩子,在开学前就已经分了一个20人的文科班,也就是说这20个优秀孩子,一开学上的就是文科班的课程。
而其他班的孩子,学校一周只安排一节“史、地、政”课程。分班延迟,女儿心里急呀!她开始想办法“自救”!
没有文科课程,她就自己在B站上搜索学习视频;没有文科作业,她就向其他学校已经分班的老同学要他们学校的作业做;没有文科的测试卷,她就上“学科网”搜试卷……
就这样,女儿在期末9科考试中,文科总成绩年级第9,跟从一开学就在文科“凤头”班的孩子比,也毫不逊色!
女儿知道通过哪些方式,去“要”学习,把“不会”的变成“会”。
有很多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怎么学也学不会,他不知道通过一些网上的资源,通过一些老师方式方法或者同学去学会,他不会“要”!
02 想不想“要”的问题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学霸学习的时间很短,可成绩依旧很好!
我女儿有个同学,俩孩子一起上学而思数学培优,可这孩子每次都不做培优班的作业,为了应付老师检查,每次课前都会抄我女儿的作业。
但这个孩子,无论大考小考成绩都比我女儿好,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
比如同样的卷子,你会发现学霸会做个事情,他会去琢磨哪些题是他已经掌握的,哪些题是自己易错的,哪些题是高频考点,哪些题是偏难怪的东西。
他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和自己错题有关的题上,花在那些高频考点上,所以说人家当然可以少做题,多出分了。
但是学习一般的孩子,你会发现什么呢?你给他什么题,他就做什么题,他不去想,他蒙着眼睛去做题,是会的也做,是不会的也乱做。
03 “要”有野心
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他们想“要”的野心相比普通人都更加的清晰。
有很多孩子自己的目标就是好好学习,而这类孩子往往学习成绩平平。
而那些给自己立下考上×××高中,或者考上×××大学这些高目标的孩子,往往都是最后的黑马。
有了想“要”的目标,他会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漠不关心。他们不会去八卦,也不会去想自己的竞争对手在干什么,更不会去想自己是不是用力过猛,别人在心里面是怎么看待自己的。
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要”达成的目标上,只关注自己的当下和未来。
他们不会因为几次考试没考好,就觉得自己次次都不行,不会因为别人的几句否定就会怀疑自己,他们在一次次失败和被否定当中,跌倒了再爬起来,朝着自己的想“要”的目标前进!
所以,孩子从小补课不补课,这并不是决定孩子自学能力或者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问题,真正的区别点,还是在于这个“要”!
要培养孩子主动去“要”的这个本领。要让孩子说出来他哪里会,哪里不会,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把自己不会的东西变会。
你有没有这个“要”性?你会不会“要”?这种“要”性,才是学习好不好的关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别傻了,真正拉开孩子之间成绩差距的,才不是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