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外语类专业“遇冷”引担忧

学生对外语的兴趣正在下降。

高中阶段选修高阶语言课程的学生持续减少,而高校里德语、法语和汉语专业的学生人数也在下降。

与此同时,丹麦对德国、法国和中国等国家的出口正在增长,而这些国家需要通晓当地语言文化的专业人才。

这一趋势引发了许多高校、商界人士和行业协会的担忧。

丹麦研究生协会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个依赖对外贸易的小型经济体,如果丹麦在语言和文化理解方面掉队,那么丹麦企业将失去竞争力。”丹麦研究生协会新闻传媒主管Cathrine Holm-Nielsen说。  

该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间,高校里德语和法语专业的学生人数下降了29%。

在哥本哈根大学和奥胡斯大学,汉语专业的学生规模从2021年的68人降至2024年的29人。

奥胡斯大学人文学院院长Maja Horst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多种原因。

她表示,多年来盛行“只要会英语就不需要学习其他语言”的观念。

“尤其是这一观念导致高中阶段选修高阶语言课程的学生人数持续走低,进而影响了高等教育阶段外语专业的生源链。”她说。

丹麦工业联合会的研究与高等教育主管Mikkel Haarder表示,虽然丹麦企业最需要的是会说英语的员工,但企业对德语和法语人才的需求同样旺盛。

即使美国仍是丹麦最大的贸易伙伴,未来这类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会减少。

“我相信没有人会怀疑欧洲市场对我们的重要意义。”Mikkel Haarder说。

他和Maja Horst都强调,重要的是要推进“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例如将外语与技术、经济等其他学科进行融合。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当局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推动高校外语专业转型升级。

丹麦研究生协会对此表示赞同:

“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外语专业需要经费支持。因此,当局应从政治层面加强对高校外语专业的资金保障。”新闻传媒主管Catrine Holm-Nielsen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机遇教育网 » 丹麦外语类专业“遇冷”引担忧

赞 (0)